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有关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意见]核心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1-06 16:40:46 浏览量: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各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学院办学理念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院启动2016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提高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凝练人才培养特色奠定基础。现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规定和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

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结合教育部职业教

育与成人教育司在2012年颁布的《高等职业学院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关于

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等文件精神,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

二、基本原则

(一)“职业导向的原则”

坚持以职业为导向培养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根本属性。针对当前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经济结构经历深刻调整的情况,各专业教育教学既要主动适应区域发展、行业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也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明确本专业适应的职业和职业岗位(群),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二)“能力本位的原则”

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养”三者间的关系,基本能力(技术技能)的培养是中心,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要围绕基本能力(技术技能)展开。要把行业技术标准、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熟练应用专业技能,使其经过训练养成技术素养,具有对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原则”

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完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四)“整体优化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和谐一致;注重基本学业标准和学生个性特长相得益彰;注重就业竞争力与职业生涯发展的相互结合。要兼顾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时的规范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五)“突出特色的原则”

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教学方面,灵活调整,体现专业特色。学院提倡各系进行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特色的教学试验。总结经验,带动其他教学领域的改革。

(六)“与时俱进的原则”

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进步的新内容,时刻关注市场经济和地方经济等领域的变化和

成就,高职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经验,注重课程体系的特色性、适用性和时代性。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内容、结构及要求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基本內容和结构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素质拓展目标与活动设计、专业教学所需要的支撑条件、教育教学进程与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等部分。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1)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2)招生对象;(3)学制与学历;(4)就业面向;(5)培养目标与规格;(6)培养方案框架体系;(7)教学计划进度表;(8)专业办学条件;(9)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10)专业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11)编制依据及说明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专业特点,符合职业性、针对性的要求。培养目标要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除了最基本的大学生素质要求,如道德品质、身心素质、职业态度和责任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外,应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

2. 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第二,必须掌握和具备的基本知识及能力;第三,人才培养面向的产业或行业,能够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第四,人才的层次和类型。

(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其要求

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具体标准。通常以较为具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描述,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方面。2.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要求,系统设计好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确定以下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一是专业知识和能力,即胜任某一(或几种)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注重综合专业技能的掌握;二是专业拓展知识和能力,即从事相近专业或跨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四)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内涵及要求

1.课程内涵

(1)课程体系及建构要求

课程体系是指各专业所开设的各类课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结构关系与合理比例。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根据职业技术领域、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排序。课程体系应目标统一完整、上下左右关系明确,课程既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又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用结构图来表明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关系,要体现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

2. 课程类别与设置要求

1)按课程性质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三大类。

公共基础课,是赋予学生通识知识和通识能力所开设的课程,通识课占总学时的25%左右。职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课程,专业课占总课时的50%左右,职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应占总课时的25%左右。

(五) 教学环节、学生实习、学分计算及要求与教学进程

1、教学环节

(1)授课计划

又称课程教学计划,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具体安排。任课教师根据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历并结合教材内容、任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对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周密的分解、协调和统筹安排。

(2)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组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通过将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安排,达到优化课程实施的目的。

2. 学生实习

学生实习是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是专业教学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的实习既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又要有工作任务,学习要与工作结合;各专业要加强和企业在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实习效果;专业要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术技能的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术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因此,要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重、能力为本、工学结合,夯实基本知识、夯实基本技能、夯实基本素养”的教学理念,积极推进学生实习工作,努力形成以学院为主体,企业和学院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实习的类型与组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指通过参观考察或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的现场讲解,使学生了解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建立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增加对工作实际的认识,感知未来工作情景。认识实习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

②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中某一主要工种或主要工作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实习可以分为:结合单门课程的教学实习、轮换工种的教学实习、综合性教学实习。教学实习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也可以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较长时间的教学实习时,应安排相应的课程教学在实习基地完成。教学实习的安排可分布在教学计划的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或集中在第五学期进行。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安排1-6个月不等。

③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可获得薪酬,这是学习阶段综合性最强、实践技能训练最真实和最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通过“学、做、练”一体化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能有效的与岗位能力要求链接上。顶岗实习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

(2)学院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由学院和各学院负责联系落实实习单位,学生必须在学院指定的实习单位开展实习。实习计划由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包括:实习目标、内容、环节、形式、程序、时间分配、岗位、考核要求及方式方法等。

(六)教学进程表(见附件: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七)对专业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的要求

1.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教师要求

具有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通过培训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专业教学能力测试;具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企业技术改造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关心学生;具备基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具备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创新设计、技能比赛的能力;专业教师配备按照生师比适宜,能满足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

(2)兼职教师要求

来自于企业的技术骨干或技术能手,从事专业工作两年以上;热心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善于讲解、善于沟通;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及教学实施能力,通过专业教学能力培训。

2.实习实训基地

(1)建设原则:

按照“四化(环境建设多元化、实践场所企业化、课程教学理实化、实践项目职业化)、三平台(职业训练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交流服务平台)、一目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原则,建设满足适应人专业才培养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2)校内实训基地

a.建设具有企业氛围的校内理实一体化专业实训室

b.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室及生产型教学公司

c.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长效运行机制

(3)校外实训基地要求

应依托行业,与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补充,为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提供场所,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按照1:40(合作企业:学生)的比例,充实完善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

3.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应覆盖专业基础知识、岗位标准、生产工艺、设计技术等等,数字化资源应覆盖专业最新需求和发展耳朵相关信息、动态的内容。

(八)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基于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在做种做、在教中做。对于动用大型设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根据班级人数采取分组的方法并配备足够的指导教师,保证师生的人生安全和设备安全,确保教学效果。

四、其他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具体工作由各系主任牵头,教研室领导,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提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方案。对于刚开始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负责人,所在二级学院应组织培训,由有编制经验的教研室主任或其他专业负责人进行指导。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成熟后,各系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其中来自企业的专家不少于30%,并写出论证意见。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由学院批

准实施。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报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由教学院长批准实施。

(三)在课程名称上要统一规范,不得随意命名或变更。教学要求和内容相同、相近的课程原则上只用一个名称,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四)要树立人才培养方案的权威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完成后,要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各系应认真讨论后提出调整理由和调整内容,报教务处审核,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五)格式要求(见模板)

附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一模板(小三号黑体)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四号黑体)

专业名称:(小四号宋体)

专业代码:

招生对象

普通高考学生、对口升学学生、自主招生、“三二分段”学生

学制与学历

学制:

学历:大专

四、就业面向

主要就业部门:

可以从事的岗位: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结构(表格中为5号宋体,下同)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能力结构

(1)职业核心能力.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2)专业能力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素质结构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六、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说明:

能力拓展课程包括:形势与政策以及能力拓展模块的各门课程

第1学期实际授课周数12,第2—6学期实际授课周数16,各学期教学运转周数18总学时应为1498——1698之间

每学期周总学时不超过22

教学计划表中所有课程门数不超过40门

八、专业办学条件

1、专业教学团队、师资质量、师资结构

2、教学设施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信息化教学设备(相关硬件、软件)

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1)教材,选用规划教材要求,校本教材开发情况图书,可供本专业使用图书资源(电子读物情况)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料

十、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十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推荐访问: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意见和建议 人才培养 修订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