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劳模事迹精选合集

时间:2021-11-05 17:43:22 浏览量:

【篇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是幸福的。被评为劳动模范,我是幸运的。幸福和幸运都降临在我身上,我很感恩,只能用行动,继续为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对于曾经获得的荣誉,xx四中的地理教师、xx市劳动模范xx这样对记者说。

1986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的xx被分配至灌村中学,任初中地理教师。在随后的8年时间,她先后被调至温泉中学、河东中学、xx中学任教。1994年,xx被调至xx四中,一直任教至今。在30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先后获得xx市优秀教师、xx市优秀教师、xx省南粤教坛新秀等称号。xx告诉记者,自大学毕业迈出校门,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她便深深地爱上了教育事业。

因材施教 教学路上屡创佳绩

受招生范围和条件等限制,xx四中高中部学生的入学分数线较城区其他学校低,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相对而言,不少学生地理科的基础较为薄弱。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xx注重把“图、表、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作图表、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观察图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比和总结规律,同时在课堂中进行精选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xx都会耐心地对其进行辅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想法,或通过奖励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学习知识很重要,学会做人更重要。”xx说,“对学生负责,是教师的职责。而负责,不仅是对学生成绩负责,还应对学生的品德负责。”xx一直以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教学,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当她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出现问题时,会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或通过家访、约见家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学这么多年,xx说她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较多,沉迷网络、厌恶学习等,“面对这些学生,需要做的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尽量让他们积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xx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把准教材的知识体系,抓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全面、具体、适度的教学目标。她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既注重备教材,又注意备学生;
既注重备教法,又注意备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她始终做到心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并注重把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xx四中历届的毕业会考中,xx所任教班级的地理科合格率、优良率均超过xx市同组学校的平均水平。其中1996年和1997学年的xx省高中毕业会考中,她所教班级的合格率达100%。而在2008年,她所任教班级的高考地理(x)科平均分为84.77分,超过xx市同组学校平均分。近几年,她所教班级的文科综合中,地理成绩在xx综合测试中也位于同类学校的前列。

以身作则 教研路上硕果累累

在xx四中20年的教学过程中,xx曾兼任级长、科组长、班主任等职位,在兼任高三级长的时候,繁重的教学任务及工作压力曾让她倍感辛苦。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以身作则,每日提早到校,勤巡班级,经常深入到年级、班级中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做好年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她还经常挤出时间去听老师们特别是年轻老师的课。哪怕再忙,她也会和其他老师一同切磋教育教学,并且经常指导年轻老师,使他们迅速成长,她始终认为:“和老师评课讨论,实际上也是自我学习的机会,从中可以学到许多自己所缺少的知识。”

在担任级长时,xx牢固树立“先育人,后育才”的教育理念,要求级组老师重视和抓好学生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法制、理想前途、感恩等方面教育。在任高三级长期间,为充分备战高考,她与各备课组老师一同落实“五统一”、“四狠抓”。即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主讲内容、统一备考资料、统一组织测试;
狠抓必考点和常考点、狠抓学科得分点训练、狠抓成绩提高点、狠抓学法考法指导。并对高考对象生的学习情况建立档案追踪,对优秀生、临界生、体艺类考生分层次进行辅导。在高考冲刺阶段,她与年级教师坚持早上7点前到校,晚上7点前回校管理和辅导学生。同时坚持每周组织召开班主任例会,了解学生情况,传达学校要求,安排各项工作等。在她的带领下,级组老师协同作战,科学备考,在2008年的高考中超额完成市教育局和学校的高考预测指标任务,xx四中更因此获得xx市毕业工作二等奖。

除了是学校地理学科带头人外,xx还是我市高中地理学科特约教研员、中学地理中心组成员。为此,她经常主动承担学校的公开课、示范课,在2006学年为全市初、高中教师举行“《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为例”的公开课。除此之外,xx还参与了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撰写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学内容整合研究》论文,该论文更被编入由xx市教育局研究室地理科和xx市中学地理教研会合编的2007年xx市高中地理新课程试验总结汇编《三年回眸》中。另外,她撰写的论文《地理课堂“学生动手绘图”的教学探讨》曾获xx市有效教学论文一等奖,并刊登在《xx教研》上。近年来,她所任教的高三地理复习课也多次被xx教研室评为优秀课。

坚持学习 从教路上学无止境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xx学习的脚步从未停过。在灌村中学至河东中学工作期间,xx一直任教初中地理,而1991年调至xx中学时,被告知要任教高中地理。这对于从未教过高中的xx来说是一项挑战,她对记者说,在xx中学任教的第一年,她非常不适应,“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比较困难,特别是有老师来听课的时候,会非常紧张。”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xx抓紧一切学习机会,顶着晕车之苦,积极参加xx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活动,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并积极到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吸收经验;
同时不断学习教学新理论,坚持自费订阅《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等杂志书刊。

“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每届学生的素质水平都不同,每届学生都是新的教学挑战。教材不断变化,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学习的脚步不能停。”xx说。由于大学时期还没有计算机课程,教学初期她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一窍不通。2007年,多媒体教学开始进入课堂,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为了掌握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当时已经40多岁的xx开始自学计算机,并购买专业书本、光盘等进行练习。学习计算机花费了xx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她一有时间就打开光盘进行练习,有时甚至练到深夜。“年纪大了,学习新知识稍微会慢一些,计算机考试曾补考多次,但我从没想过放弃,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掌握新时代所需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育战线耕耘了30年的xx,如今依然在这个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多年的教育经验让她懂得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如今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小麦”。xx说,事业无止境,她将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用汗水灌溉每一朵成长中的花朵。

【篇二】

有这样一句流行的广告词: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

1995年7月,从xx镇平的农村考入平顶山城建学院的xx毕业了,当他站在中建七局建设工地上的那一刻,他的心里就萌生了一个美好愿望: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建设者,我一定要盖出最好的楼房。

10余年过去了,xx在建筑工地上播种的理想种子已经硕果累累。

从1995年起,xx先后荣获xx市“五一劳动奖章”、总公司“中国建筑青年创优个人”、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公司“先进营销工作者”等。他率领的团队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总公司“廉洁文化示范点”,工程局“标杆工地”、局“项目商务管理争优奖”金奖等。xx这个普普通通的中建人,用18年的时间,用模板、钢管、塔吊、地泵、水泥、砂浆,用无悔的青春,在建筑工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年华。

挑战带来机遇拼搏打造品牌

大海无言,白浪滔天,每一朵浪花都记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1998年4月,上任施工工长不到三年,xx便被领导安排在安装处技术科担任负责人;
几年后,他又被派往xx领先国际城担任项目经理,独立指挥了公司从未干过的建筑面积29.7万平方米大型商住两用综合体工程。8年的施工实践,锤炼造就出了一位年轻的优秀项目经理、一位响当当的优秀工程指挥。

2011年1月,xx被任命为xx澳海西湖二期工程项目经理。当时,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现场没水、没电、没临设、没食堂,更没地方上厕所。他冒着零下18摄氏度的严寒,紧盯现场。那段日子,他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有时洗着脚都能睡着。但他硬挺着,超负荷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把40万立方米的土挖完了。xx带领员工夜以继日地赶进度、保质量、抓安全。转眼间到了11月,气温骤降,按照施工计划,年前要把内墙保温做完。在保温板粘贴到第六层的时候,xx发现部分内墙保温板粘贴不实,出现空鼓现象,他立刻停工召开现场会,分析原因,逐一排查,要求重新按照规范粘贴。施工队伍以工期紧张,即使个别有空鼓现象也不影响整体质量为由进行辩解,要求继续施工。xx不为所动,向他们反复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并明确表示就算耽误了工期、增加了成本,也绝不能出现任何质量隐患。施工队最终心服口服,进行了全面整改,确保了保温板粘贴全部符合技术质量要求。

最终,该工程被评为xx市优质工程。甲方领导在检查时由衷地赞叹:“你们不愧是大企业,守信誉,有保障!”澳海项目的精益求精为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品牌效应。业主四次向公司发嘉奖信并累计发放奖金十五万元。通过该二期项目的施工管理,甲方主动将三期工程、抚顺澳海、长春澳海交给公司施工,累计签约面积32万平方米,签约额4亿元。自此,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展示在大家面前,实现了公司常年倡导的干一个项目、创一个精品、交一个朋友、揽一个回头工程的目标。

管理促进效益育人成就企业

“智者无虑、多为无忧”,这是xx信奉的为人处世的一条哲理,也是他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坚守的一个信条。

2012年,公司任命具有丰富一线项目管理经验的xx为xx事业部副经理,主抓商务合约和法律事务工作。xx是做预算出身的,精打细算是他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在工程招投标中,他以数据为依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逐步细致地计算施工成本,确定成本底限,为投标定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采购材料的质量监控,他采用厂家现场监造、现场验收的前移式管理方式,并对以上要求做到服务指导到位。对项目创效,他通过优化现场施工工艺降低成本,在澳海项目施工中,他组织人员完成了控制梁板混凝土浇筑量整套技术论证,并一次性实现了80万元成本节约。在结算工作中,他要求项目及时编制竣工结算策划书,核算项目成本,测算项目的盈亏情况,并坚持工程竣工一个月内报出,六个月内完成结算的要求。最终,事业部2012年全年完成结算项目14个,结算项目金额94262万元,完成率93.33%,获得公司“竣工结算劳动竞赛”一等奖。

作为一名老员工,xx对企业人才断档的问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为此,他多次组织培训会,召开座谈会,大胆启用年轻员工担任主要岗位,耐心地给他们指导,给他们解压,告诉他们现场管理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从xx项目中成长起来走上各个领导岗位的数不胜数:在领先国际城培养出了代旭、杜亮、马运彪等优秀工程师;
在澳海西湖又成长起来金新华、满志刚、张东生等项目管理型人才。这些人绝大多数已经成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还有一大部分年轻人已经成为技术战线上的标兵骨干。“当这些年轻人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锻炼成长起来,我心里感到非常踏实,因为我在培养年轻人的同时,也为企业留下了更多的财富。”xx说。

责任点燃激情,奉献成就自我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有时,xx也想干份安安稳稳的工作,但一进入紧张忙碌的施工现场,这些就被他抛在了脑后。有时,xx也想回到平顶山,多照顾照顾年近古稀的父母,但一听到开工的号角,这些思愁也被他深深藏在了心里。

xx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勤劳朴实的家人不善言辞,却一直在默默地支持他。2007年,xx领先国际城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中,xx的母亲因患脑淤血住进了医院。家人为了不耽误他的工作,一直瞒着他。细心的xx在几次电话通话中听出了端倪,多次追问,才得知实情。虽然母亲现在病情好转,在家休养,但每每谈及这些,xx总是心怀愧疚。

因工作性质的需要,每天早上六点,你都会看到xx的身影在施工现场检查或是在办公室内审阅文件,其他大部分时间也需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别人都在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快乐,而他往往必须在外奔波,路过家门却因工作繁忙没法回家,这其中的辛酸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够体会得到。

同事们说,十八年来,从xx坚守的这个建筑平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不讲条件,不谈困难,不打折扣,不遗余力。xx来到中建七局已经18个年头了,当年帅气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步入中年,可他那份为中建贡献自己全部力量,为城市建设增光添彩的决心,仍如18年前那样坚决,xx心中的那个建筑梦想也正一点点的实现。

【篇三】

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来到了良口镇的xx村。走在这条小乡村,你会发现这里有宽敞的村道,有工整的房屋,有笑逐颜开的村民,一切显得宁静而优美。

来到xx村村委,我们见到了xx村村支部书记xx,刚见面时,这位朴实的村支书正在忙工作。“这是我们的老支书了,他为我们做过了很多事,一定要好好地写一写他。”正在村委办事的一村民热情地说。而一旁的xx则谦虚地说:“其实我一直在做的都是本职工作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然而,他口中所说的“本职工作”,他已坚持了二十多个年头。这二十多年来,他见证和“导演”着xx村的变化。

思民困立下壮志

大冬瓜成突破口

1992年,xx当选为xx村村支书,从这一年起,他开启了在xx村的奉献之路。时间停留在1992年的xx村,那是一条贫困的小山村,村里基础设施很薄弱,村民们世代以耕种水稻为生,“贫穷”二字似乎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大环境底下,大家都过得比较艰苦。”作为地道的xx村人,xx立志改变村里贫困的面貌,他在心里暗暗下了一个决心:要带领村民们创业致富,彻底抛去“贫穷”二字。

如何能让村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畅游呢?如何让他们的收入踏上一个新台阶呢?如何改变他们的现状呢?这是当时xx脑海里一直闪烁的问题。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再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通过市场分析和探索,他提出了打破单纯耕种水稻的局限,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时候,xx看到了青皮冬瓜的发展苗头,“附近几条村也有种植冬瓜,收成也不错,可以试一试。”于是他决定以青皮冬瓜种植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凭着自己当过供销员的经验,利用较为熟悉的门路,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结合山村实际,从种植青皮冬瓜入手搞活经济。

改旧貌日夜奔波

“铺路搭桥”为冬瓜

然而有些事情不是想干就马上能干的,村民们世代习惯了耕种水稻,忽然要转换种植品种,不可避免地想到了风险的问题,“如果收成不好怎么办?”“如果收购的价格很低怎么办?”这是当时村民们的顾虑。对此,xx挨家串门动员村民种植冬瓜。村民们要种植冬瓜,更多的是要看到效果,有几户村民在xx的动员下勇敢地进行尝试,冬瓜收成后获利不少,其收益是耕种水稻的好几倍,这样的效果起到了很大作用,村民们有了信心,支持种植青皮冬瓜。“以前外出工作的机会并不如现在这般多,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在家务农,农业收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种植冬瓜收益更高,村民自然愿意去种。”xx说。

村民们有了信心后,xx一方面四处奔波组织优良青皮冬瓜种子,疏通销路,一方面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授课。当时xx多次邀请市农业局蔬菜办的技术人员前来授课,“几乎是每个月一次吧,他们亲自到田头田间去查看冬瓜生长情况,有时会带上一些新药来试验,积极指导村民种植生产。”此时,村民种植冬瓜的热情高涨,对于种植的技术也积极求学。每次技术人员们授完课以后,他们总会被村民们包围,“我的冬瓜苗怎么长不起来了?”“你帮我看看我这瓜苗是怎么回事?”村民们纷纷提问,技术人员也耐心地回答村民的问题。“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都感到高兴,因为大家都在为自己创业致富而努力。”当时xx村有700多亩的农田,其中种植冬瓜的面积就占了大部分。“我们村冬瓜种植面积从几十亩起步,到了1999年就扩大到600多亩!”xx说。而有了专业的技术指导,效果当然是“杠杠”的。当时冬瓜的总产量曾达到540万斤,总收入110万元。

从2004年开始,村民开始减少冬瓜的种植面积。“冬瓜有一个特性,如果长时间种植的话效果就会变得不那么好。所以后期,村民基本上很少种植了。”现在走在xx村里,已经少见冬瓜的踪影。然而,讲起当年的冬瓜种植,村民依然记忆犹新。“白天收获冬瓜,然后就会有商贩前来收购了。当时家家户户到时到点都在收获冬瓜,很热闹。”一村民说。回想起那段日子,xx有些许激动。“记得那时候运输大冬瓜用的还是以前的‘大东风’车,每次都三万斤、五万斤运输出去卖。”当时,xx他们把冬瓜运输到xx时已经是半夜了,“一般是凌晨1点、2点到达xx,所以每次回到村里已经是第二天天亮了。”即使那段日子很辛苦,但是现在说起这事,xx心里却依然甜滋滋的。

倾心关注民生事

真真切切桑梓情

现在,xx村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问题不可忽视,当时xx村里的小学是以泥砖房为主,这不仅不利于孩子们上学,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当时在政府的支持下,xx带领的村委会积极发动村民进行集资,建起了两层楼高、面积6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方便了孩子们读书。虽然现在的教学楼已经因为学生们合并到其他小学而暂停使用了,但这也是xx当年工作的心血结晶。说起这事,xx依然心怀感慨。“学校的教学楼等都是大家一手一脚搞起来的,见证着我们那时的努力。”xx说。

所谓路通财通,只有道路搞好了,交通顺畅了,才能发展起来。以往每到冬瓜收成时候,xx最怕的就是下雨天了。因为当时村里还没有通水泥路,只有一条黄泥路,每逢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堪,“大东风”装着几万斤的冬瓜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卡住,动弹不得,耽误了运输,直接影响了冬瓜的销售。后来,政府的村村通工程给他们带来了福音,由于资金有限,也需要村民支持建设。于是xx带领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地解释情况,积极筹集资金。“村民们对此也十分理解,大家纷纷解囊。”很快,村道顺利建成了。

与此同时,xx还积极发动村民利用山坡地大力发展青梅、红柿、荔枝、龙眼等果树种植,尤其是青梅,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青梅没有冬瓜那般‘娇贵’,管理比较方便。目前,村里青梅的种植面积大约有2000亩,村里90%的村民参与种植。”这样一来,种植果树成了村民的“副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中年妇女也在村附近打工。村民都有自己的发展,不再单靠农业维生,村民们一起走上了致富的好门路。

如今,xx带领村民勤劳创业,发家致富,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如何让xx村发展得更好,这是他心头一直记挂的。对于村里未来的发展,xx充满了信心。他计划设置文化活动区、文化室等,让村民拥有文明和谐的学习、休息和娱乐场所,满足新形势下村民的各方面需求。对于未来,xx希望跟随时代的发展,将xx村打造成生态旅游村。“首先我们这里将有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交通优势明显,其次,附近有温泉度假旅游景点的带动,我们会逐步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由此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xx充满信心地说。

xx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但却是实实在在为村的发展付出了汗水和真心。回忆起当年的选择,xx感慨地说,选择到村委当村干部,只是想为村里作点贡献。现在,xx村已被xx市定为后备蔬菜基地,并成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家农业部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xx曾被先后授予“xx市劳动模范”和“xx省劳动模范”称号。“看到现在村里的发展,心里着实感受到了满足。”在采访结束前xx对记者说道。记者似乎看到,在绵延的村道上,这位省劳动模范村支书正带领全体村民踏上宽广的致富路,继续一路向前。

【篇四】

xx,原xx县城郊公社广播站技术员。记者采访当天,在寻找xx家的位置时,不少村民都回应一句“你找‘高仔’啊?”然后热情地为记者指明了方向。然而,这个人们口中的“高仔”,其实今年已是七十多岁了。

见到xx时,由于行动不便,他不得不拄着拐杖走路,但他仍然热情地迎接记者的到来。回想起当年,他马上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在那个年代的故事。

“奔跑”宣传效率低

心生念头搞广播

时间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当时还是公社的时代,xx还是一名年轻的小伙子,对于工作激情澎湃。“一开始,我在城郊公社办公室做事,主要负责资料的发放工作。”xx口中的资料发放工作其实并不容易,每当有新的通知、公文需要发放到基层的时候,就是他最辛苦的时候。

“当时城郊公社下有36个大队,每当有新的通知、公文时,我就要将它们发放到36个大队里。”上世纪60年代的xx并不像现在出行能有汽车或者摩托车代步,当时出行仅靠双腿或者一辆自行车。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xx每次都踩着自行车跑遍这36个大队。“即使是一直不间停地跑,至少也要8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任务。”每完成一次任务,xx都累得不想动。“幸亏那时还年轻,还有精力去跑。不过每次都要长时间地奔跑,腿总会疼上那么几天。”

这种效率低而且疲惫不堪的工作方式,让xx有了新的想法。他觉得这样除了自己累得够呛,群众接收新信息的速度慢,范围也小。于是,他脑海中有了一个念头:搞一个广播站,通过广播宣传上级的通知,宣传党的政策。这样的方式比起人力传递消息的效果来得更快,效果也肯定更好,群众接收信息的范围也更广。

技术资源从无到有

广播站成功建起

有了这样的念头,他便下定了决心,一股劲想着搞好广播站。然而,事情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xx向上级表达了“我要搞广播”的决心,但是由于当时办公室只有2个人在工作,其中一个人负责做资料,而xx负责发放资料,如果他离开了,办公室的工作怎么办?基于这样的原因,上级并不支持他搞广播站。但是xx心意已决,他用尽办法利用闲余时间去学习,并争取到省广播技术培训班进行培训,汲取知识。经过培训,他更坚定了要搞好广播工作的决心。

搞广播站,对于当时的公社来说,几乎是从零开始。办公室,没有!器材,没有!人力,也没有!怎么办呢?在机缘巧合下,当时有一个300瓦的扩声机空余,xx把它带了回来。在广播修理厂内,xx自费买了一堆器材,他还到xx收购了一些麻皮线。由于白天要上班,xx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己绕线圈、装喇叭,用尽所有办法去找所需的原材料。没有办公场所怎么办?当时的公社有一间瓦砖厂,xx从那里搬来砖头,建了一间小平房。至于人力的问题,xx只能是自己“一脚踢”了。“在这个广播站里,我一手包办了所有工作,站长、播音员、机建员、技术员,我什么都干过。”xx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番努力下,经过长时间的准备,xx如愿在每个大队里装上了喇叭,广播站成功建了起来。

为了广播事业

付出艰辛努力

xx的不容易,大家都看在了眼里。曾有人跟他说:“高仔,你怎么这么笨啊,好好待在办公室,舒舒服服,那不是更好吗?现在去搞广播,却落得如此辛苦。”对于这样善意的奉劝,xx只是一笑而过。他深知广播搞起来了,对于党的政策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村民们也能最快地收到最新的信息,仅是这样他就满足了。因为他身兼广播员,村民们每天都可以在广播里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有“高仔”这么一个人。

的确,为了搞好广播,xx付出了异于常人的汗水和努力。有一次,一个广播坏了,xx下班以后就开始专心修理,由于太过专注,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上厕所时,才发现天已经亮了。“年轻时没别的想法,就是一心一意工作,那时候就是有一股干劲,拼命冲。”xx说。

广播的传输需要线路的支持,而拉线路就要用到水泥杆支撑。众所周知,水泥杆有一定重量,但是对于抬水泥杆的工作,xx也亲力亲为。xx的付出,大家看在眼中,也热心地帮起了忙。“当时有一个村支书也积极地加入到搬水泥杆的队伍当中,看到大家的支持,心里十分高兴!”xx说。后来,由于106国道要扩宽,之前立下的电线杆也要迁走。那时候的xx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他依然坚持去帮忙。由于操劳过度,xx的身体越来越差。有一天,正在搬电线杆的xx突然口吐鲜血,吓坏了身边的人,“当时真的挺严重的,连xx的医院也不敢接收我,要直接到xx的医院医治了。”即使如此,xx依然毫无怨言,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

紧跟潮流发展

不忘培训新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xx成了专职的广播干部,全心全意从事广播事业。“要发展广播事业就要有不怕辛苦的心,要根据形势,紧跟潮流的发展。”xx说。从大喇叭广播、到录像播放、到闭路电视,xx都见证着它的发展。

现在,xx已经退休多年了。但在退休前,他依然心系广播事业,手把手地指导两名徒弟学习广播工作,传授自己的所学。“我要对群众负责呀,有人接手我的工作,就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广播事业发展带来的成果。”xx说。在完全教会了两名徒弟后,xx才安心地退休了。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会留下一些感动,一些激情,对于xx这位古稀老人来说,昨日的辉煌早已渐渐黯淡,但上世纪60年代成为一名省先进工作者,是大家对他的肯定,依然在他的记忆中闪亮。“作为土生土长的xx人,为自己的家乡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已是我这生人最大的满足了。”

【篇五】

xx同志热爱社区工作,热心为居民服务,思维活跃,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关心弱势群体,真心实意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她先后获得xx省优秀共产党员、xx省十大女杰、中国“小巷总理”之星、全国社区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她从事社区工作十多年来,不断创新思路,在xx社区工作中先后创下了15个第一,如设立了“社区110”、雷锋信箱、出刊了社区《和谐文昌》简报、成立了慈善超市、建立了为老服务综合体、创建了第一家社区邻里中心等载体,在社区建设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做出了表率。为凸显社区特色,xx同志创作了社区之歌、社区徽标,并总结出了全国首个“xx社区工作法”,简明扼要、朗朗上口的48个字,称得上走出了具有普适价值的社区建设新路径。

作为xx市最大的拆迁安置社区,特困家庭多、失地农民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的特点尤为突出。为帮贫扶困,她与30位困难老人、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争取帮困、助学资金519200元,帮助困难人员达1000余人次,筹集抗震救灾款20万余元,为身处困境的人们送去温暖,在关爱社区困难群体方面作出了表率;
为解决社区失地农民、下岗失业职工的吃饭问题,她牵头实施了“家门口饭碗”工程,亲自出去跑业务联系厂家,使社区的失地农民、下岗失业职工在家门口通过手工加工业务就能赚取一定的报酬,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

为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她还创新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异地养老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全新养老模式,满足了老年人的家政服务、卫生医疗和精神关爱需求,得到了老人满意、子女减负、促进就业、社会和谐等多赢的效果,使居家养老更具实际意义。同时,在成立的xx市第一家老年公寓中安装老年人智能看护系统,增设危急报警设备,提升硬件条件;
通过引入专业社工开展营养配餐、心理慰藉、复健康复等专业服务,提升软件层次;
依托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构建区域配餐中心,承接街道12个社区为老服务配餐任务,以此辐射整个街道乃至更广区域。

在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和创新社区治理方面,她一直坚持“五有”(有理念、有内涵、有特色、有活力、有品味)、“五化”(网格化、扁平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社区建设方向,紧扣“平安社区”和“和谐社区”建设标准,不断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14年,她创新成立了社区治理委员会,建立了民情工作站,通过“提议、合议、群议、决议、评议”五议工作法,充分发扬民主依法治居;
有力推动“三社联动”,她率先成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社会组织的发展得到大力推动,将涉及社区管理、志愿服务、公益服务、文化体育、社区教育、养老助残、困难救助等诸多领域的35家社会组织系统规范化,逐步完善自主发展、门类多样、不同层次、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
构建了“社工、社会组织、公益项目+义工、志愿组织、志愿项目”的3+3模式;
推进了居站分设,划分睦邻区域,充分发挥网格长的作用,及时解决社情民意;
建立了“社区企业”,推进“慈善超市”市场化,成立爱心超市,以市场运作为方向,逐步发展社区福利;
整合周边商户资源到信息平台,构建b2c(商户对顾客的电商模式)信息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成立了8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和25支文化活动队伍,开展大小活动2000余起,持续开展“好居民、好邻里、特色家庭、和谐家庭”评选活动,有力推进志愿者积分制,调动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创新一核多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完善以人为本的全覆盖服务网络,营造崇文尚德的家园式邻里关系,并将社区治理新实践在全国综治视频会议中推广,起到了引领作用,得到了中央政法委领导的高度肯定。

作为分管街道12个社区的党工委副书记,她进一步创新基层社区管理,将文昌花园社区的成功经验在全街道辐射,鼓励各社区创新思维,定期开展社区讲坛和创新创意大赛,提升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设立了曲xx街道e邻社会工作事务所,支持180个社会组织发展公益项目,近年来12个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多次获得省、市、区政府资金扶持。

xx同志用三年时间将一个硬件设施落后、困难群体扎堆的宝塔社区领上了良性发展的正轨,创下了爱心社区特色;
用10年时间使xx最大的拆迁安置文昌花园社区获得了“全国文明社区”及“全国和谐示范社区”等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荣誉。2012年6月28日,社区又荣获了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她也代表全国获此殊荣的10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中央表彰大会上做了题为“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的发言,得到了参会领导以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并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十八大期间,她将精心设计制作的《幸福美如花》的笑脸图和一套《喜迎十八大百姓的心声》诗歌书画作品集等礼品,送到了会上,用实际行动宣传了xx,展示了以文昌花园社区居民为代表的xx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她的努力下,2014年曲xx街道也荣获全国和谐示范街道,是xx市首批、广陵区第一家获得全国性荣誉的街道。

推荐访问:劳模 合集 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