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岳飞词中爱国情怀】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06 15:56:36 浏览量:

岳飞词中的爱国情怀——《满江红》与《小重山》分析对比

摘要:词,古诗流也,吟咏性情,莫工于词。词在早期只是一种吟诵风情、抒发生活感悟的文体,很少触及到社会题材。两宋之交,由于靖康之耻和宋金战争不断,致使宋词出现了忧国忧民之风。时穷节乃见,岳飞这样一位文武全才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最具发言权。通过在北伐即将成功时的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与被剥夺兵权后所作《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这两首词来分析岳飞的爱国情怀,并在明显对比中体会英雄末路之感。

关键词:岳飞英雄壮志忧国之思

一、岳飞其人

(一)岳飞所处的时代情况

岳飞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即公元1103年,一个强大帝国的繁华已走向尾声。

宋徽宗是宋哲宗的弟弟,如果他只是一个王爷,便可抱着自己心爱的艺术与美人永远生活在命运创造出的温柔富贵乡中,可是他偏偏成为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宋徽宗在位初期也曾励精图治,期盼有一番作为,但是治理国家远远没有书画艺术让他得心应手,听信了彩京“丰享豫大”的谗言后,他开始了奢靡腐化的生活,在位仅三四年,国家财政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农民起义:政和六年(1116年)刘五领导农民在淮河南岸起义;宣和元年(1118年)宋江在山东领导起义;宣和二年(1119年),由于“花石纲”的逼迫,方腊领导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虽然都以各种方式被镇压下去,但是王朝已经筋疲力尽,国运已经飘摇不定。

与此同时的北方草原上,一个强大的民族已经崛起,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国,国号大金。1120年,近与北宋签订“海上之盟”,双方约定联合攻灭辽国,北宋可以收复自五代时就被辽国占据的幽云十六州,但是唇亡齿寒,1125年金干净利落地攻灭辽国之后便把矛头指向了北宋。1127年,这一年是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首都汴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宗室和朝官等3000余人北上,北宋自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至靖康之变共167年。

北宋宗室康王赵构幸免于难,他渡过长江,在南京应元府建立南宋,史称宋高宗,从此开始了宋金之间长达百年的战争。

(二)岳飞抗金战役

岳飞从靖康元年(1126年)开始走上抗金战场,到南宋时,他已经成为了“中兴四将”之一。岳飞一生共进行了三次北伐,分别在绍兴四年(1134年)、绍兴六年(1136年)、绍兴十年(1140年),我们最为熟知的悲剧就发生在第三次北伐时。这一次北伐,岳家军已经到达了朱仙镇,距离北宋故都汴京不到四十里,岳飞上表宋高宗,请求朝廷派刘琦、韩世忠等前来支援,这时的岳飞意气风发,他自己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可是他等到的不是援兵,而是皇帝连下的十二道金牌,只有一个旨意——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苏撤军返京述职。此时岳飞心灰意冷,带着岳家军南撤,悲剧的序幕正在拉开。

(三)岳飞与宋高宗

我们总是说秦桧害死了岳飞,如今他还跪在岳飞墓前,其实细细想来,秦桧不过身为人臣,如果没有皇帝的暗中支持,他又怎能杀死岳飞?再回顾宋金这段历史,不难发现,战争与议和几乎是齐头并进,宋高宗一方面支持武将攻打金兵,一方面派人与金朝谈判,先后签订了许多和约,处处为战争掣肘。岳飞悲剧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秦桧等人的诬陷,而是宋高宗非杀他不可。

“立储”一直都是历代帝王不可避免的难题,大臣们对于这种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一般都是持躲避的态度,可是岳飞不同,他竟然向宋高宗直言立储。我们知道,宋高宗是历史上著名的“逃跑皇帝”,在金兵追杀中一路逃到江南,因为过度惊吓早已丧失了生育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岳飞上表要求立储正是直戳高宗痛处,仇恨的种子已经发芽。

宋高宗仇视岳飞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岳飞北伐的最终目的是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倘若二圣归来,宋高宗又该如何?一个国家怎能允许多个帝王出现?若干年后的明朝,英宗朱祁镇被俘,其弟朱祁钰即位,朱祁镇回国后通过一系列的政变重新夺回皇位。历史总是相似,倘若宋钦宗回归,那么宋高宗的皇位也一定是岌岌可危。曾有人说到做官的艺术,做一个好官不只是要勤政廉洁,更要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按这个标准来说,岳飞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他自己太不会做官,太不懂得照顾大局。

此外,任何战争损耗的都不止是人力、物力,损耗最多的是财力。北宋积贫积弱,南宋偏安一隅,根本不可能有足够支撑战争和恢复残破山河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议和才是宋高宗最好的选择。

综合上述三个原因,宋高宗对岳飞早起杀心,外加秦桧的推波助澜,岳飞的死已成定局。

(四)岳飞千古奇冤

上文中提到“中兴四将”,他们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他们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可是只有岳飞惨死。韩世忠明哲保身,在看透形势下就上表宋高宗要求退隐,最后得以善终。岳飞也明白大势已去,想要学韩世忠,但是为时已晚,秦桧在宋高宗的授意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一代名将含恨而终,年仅39岁,他的儿子岳云被斩,年仅22岁。

二、岳飞词作

(一)《满江红·怒发冲冠》

1、写作背景

《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时间一直存在分歧,大致从绍兴三年(1133年)至绍兴六年(1136年),但是无论这首词创作于这其中的哪一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大致相同的。金兵在进攻南宋的过程中连连受挫,宋金之间原本悬殊的力量对比出现好转,只要朝廷坚持抗金,收复失地就会成为现实。岳飞正是在意气风发时创作了千古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

2、鉴赏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的上阙写作者渴望报国的激情。头发因为愤怒而直竖冲开帽子,独自倚靠栏杆远望,风雨刚刚平静。抬头仰望天空,不禁长啸,心中的激愤喷薄欲出。三十多年来为国立下的功劳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这些年间四处征战走过无数风风雨雨。好男儿要抓紧为国建功立业,不要消磨时光,等年老时拜拜悲伤。

第一句交待了这首词的写作场景正是骤雨初歇之时,刚刚还是风雨交加,此时已经结束,正如岳飞的心境一般,金兵节节败退,战争胜利在望,恢复中原的可能性已经出现。“怒发冲冠”此处为用典,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句写岳飞在高处远眺时的动作,我们从文字中可以看到一位征战沙场杀敌无数的将军在战争胜利在望时的激动之情。接下来,作者回忆自己的经历,说自己立下的功劳如尘土般,这是自谦之辞,岳飞自从军以来,在抗金战争中英勇无敌,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最后一句则是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在各种教材上屡见不鲜,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国被异族所灭,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应该执干戈卫社稷,收复河山的重任已经无法再等!

词的下阙写作者立志雪耻、重建乾坤的决心。靖康二年灭国的耻辱还没有被洗雪,作为臣子,自然抱恨难消。驾驶着战车踏破北方,立志饥餐渴饮胡虏匈奴血肉。待我收复旧山河,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喜讯。

下阙的第一句是全词的重心,作者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收复旧山河,就是因为靖康之耻还未昭雪,这一句运用反问,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这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反问使作者的情感更加激烈。第二句中的“长车”指战车,在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前的战争都是以战车作为工具,战国以后的战争中也多次使用到战车;句中的“贺兰山”位于今宁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带属于西夏而非金国,于是这一句变被后人诟病,也成为了此词并非岳飞所作的佐证,但是陆游曾写“壮志万里战皋兰”、汪元量也有“厉鬼终须灭贺兰”的诗句,所以作者在此处只不过是用“贺兰山”代指北方要地;后半句用典,化用《汉书·王莽传》“饥餐虏肉,渴饮其血”的句子,岳飞立志要驾着战车攻破北方要塞消灭强敌。最后一句写作者要在收复故土之后带着捷报凯旋。“旧山河”指原属于北宋的土地,这一句中“天阙”的信息量非常大,总所周知南宋建都临安,而岳飞笔下的“天阙”则是指北宋故都汴京,这里已透露出岳飞的政治抱负,他要的不止是收复故土,还要迎回被金兵俘虏的宋徽宗与宋钦宗,如此将至宋高宗于何地?这正是他日后悲剧收场的根本原因。

纵观全词,像是一曲进攻的号角,非常明确地体现了作者的理想抱负,笔力雄浑厚重,一改北宋以来玩转缠绵的词风,将词与现实相结合,因而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传颂千古。

(二)《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写作背景

绍兴七年(1137年),在南宋军民的奋力抵抗下,金军节节败退,于是金朝内部主和派逐渐占据上风,他们向南宋提出议和。高宗拒绝了武将继续征战的请求,同时派秦桧与金联系议和之事。谈判桌上,秦桧等把岳飞等将士十余年苦战的成果转手相让,收复中原失地的计划已成泡影,在这样绝望、无奈的心境下,岳飞创作了《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2、鉴赏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词的上阙写作者思念故国的心绪。昨日寒夜的蟋蟀不停地鸣叫,从光复中原的梦中惊醒,已是三更天。一个人起床绕着台阶来回行走。周围没有任何声音,月光朦胧明亮。

前两句写这首词的创作环境,在一个蟋蟀不住鸣叫的夜晚,岳飞正在梦乡中,梦中的他率领着千军万马所向披靡,收复故土的理想马上就要实现了,此刻的岳飞是心潮澎湃的,但是却被惊醒,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这里的“寒蛩”既可以理解为寒冷夜晚里的蟋蟀,又可以理解为夜晚里蟋蟀叫声凄寒,此时的叫声正如皇帝连发的十二道金牌一般,打破了他的生活。第三句写作者起床后的行为,被惊醒后的岳飞在房前台阶上来回徘徊,这是一个人失意时才会有的动作,此时岳飞心里思考的既有对未来的忧虑又有对过去的怅恨。最后一句也是描写环境,在静悄悄的夜里仰望月光,这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夜深人静月色朦胧,表现了作者的孤寂之感,画面之外的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岳飞内心深处的叹息声。

词的下阙写作者失意、无人理解的苦闷。曾立愿为国报仇,如今头发花白,故土的松竹大概已经苍老,可是故乡被金兵所占,我仍然无法回归。想把心事托付在瑶琴之上,但是知音难求,即使琴弦弹断了,又有谁能听懂呢?

前两句写作者感慨时光流逝、无法回归故乡的心情,岳飞二十岁从戎,十几年来征战无数,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可如今虽已头发花白但仍然没有实现自己当年的理想抱负,我们都知道松竹长青,可是故乡的松竹都已经老去了,时间都过了那么久。这里包含着作者的弦外之音,“阻归程”并不是金兵强大难以攻破,而是南宋朝廷中的妥协势力的阻挠。后两句用典,化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典故,朝廷中多是秦桧为首的议和派,岳飞难觅知音,表现了他的痛苦之情。

这首词表面看起来像是写景,但是把它放在历史背景中结合作者的经历,就不难看出主旨。

(三)两词对比

缪钺在《灵溪词说》中写:“将军佳作争世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这里面包含了上文中提到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与《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两首词,这两首词毫无疑问都表达了岳飞的爱国情怀,之前提到过有一些学者认为《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伪作,他们的论点之一就是“此词与《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风格迥异”,但是事实上,这无非是岳飞在不同心境下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所创作的文章,前一首直抒胸臆,后一首借景抒情。

通读两首词,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处:

主旨句。《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主旨句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通过这句话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岳飞的报国热情,力透纸背。《小重山·昨夜寒蛩

不住鸣》的主旨句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同样是运用反

问语气,这里的气势就弱许多,几乎可以说是消失不见,岳飞的壮志已经被消

磨殆尽,一腔豪情满腹才华无处施展,从这里感受到的更多是英雄末路的无奈

与凄凉。

两首词中作者都有“仰望”的姿势。《满江红·怒发冲冠》中仰望的是骤雨初歇

的天空,此刻的天空纯净空阔,正如国家的远大前途,岳飞面对这样的天空长

啸一声,英雄壮志喷薄而出。《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中仰望的是朦胧的月

空,夜深人静,没有任何波澜,像是热血被水浇灭后的沉寂,岳飞在此时只是

绕阶徘徊,心中发出无数次的叹息。

两首词都提到“白首”。《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

悲切”,从这句引出的是下阙立志为国雪耻的决心。《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中写“白首为功名”,从这句引出的是“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故土的松竹等

待那么久,只等到一个落空的梦想。

两首词都写到“故土”。《满江红·怒发冲冠》中说“带从头,收拾旧山河,朝

天阙”,且不论“天阙”到底是哪里,岳飞在此刻一定是高唱出这样的誓言,不

杀金贼誓不回还。而《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中说“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充满了无力回归故土的忧愁,这种接近成功的失败让人唏嘘不已。

三、岳飞对后世的影响

《宋史》中评价岳飞说:

“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瞋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自西汉以后,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这样的将军,每一个朝代都有,但是像岳飞这样的文武全才并不多见。历史上说关羽精通学问,但却从未见过他的文章传世。岳飞北伐,行军至朱仙镇,皇帝下诏要他回师,岳飞上表,忠义之心溢于言表,有诸葛孔明之风,但最终死于秦桧之手。大概是因为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若岳飞得志,那么便可为北宋雪耻;若秦桧得志,那么岳飞只有死路一条。以前刘宋皇帝杀檀道济,他在狱中说:‘你是自毁长城!’宋高宗忍心放弃中原故土,因而忍心杀害岳飞,真是千古奇冤!

岳飞一生传奇的经历成就了他的词作,他的词中包含着忧国忧民的愁思,赋予宋词新的意义。南宋著名词人陆游、辛弃疾都继承了岳飞的衣钵,他们一面为北伐战争而不懈努力,一面创作了无数千古名篇,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在这些词作中,不仅可以看到岳飞的影响,更是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融在每一个中华敏则儿女的血液里。不禁想到当年岳母刺字,岳飞一生都在“尽忠报国“,一生都没有辜负。

推荐访问:分析造成岳飞悲剧的原因 爱国 毕业论文 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