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农村好青年简要事迹范文篇

时间:2021-11-05 19:10:28 浏览量:

农村好青年简要事迹范文3篇


 

  以下是工作范文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好青年事迹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吴照京同志事迹材料篇一

  吴照京,男,1979年12月出生,现为沂水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先后被评为“齐鲁文化之星”“临沂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临沂好人”“感动临沂网络好人”“沂水好人”“沂水和谐使者”等。

  他创办沂蒙小棉袄加工厂,传承沂蒙传统手工艺,其小棉袄系列产品获评“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入围“中国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小棉袄闯出大市场,年产8万余件,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

  他情注家乡、主动作为,建立“扶贫车间”、成立“公益微联盟”、搭建电商平台、情系社区老人、创办国学班、举办“乡村春晚”等,树立了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反哺家乡、回报社会的高尚形象。

  他的事迹在《人民日报》、《临沂日报》、山东电视台、临沂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帮家乡父老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一直是他追寻并坚持的梦想。

  浓浓乡土情,返乡创业敢有梦

  2002年7月,走出大学校门的吴照京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汇入了打工潮的滚滚洪流,就职于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先后担任了集团服装厂团支部书记、厂长助理等职务,连续五年被集团表彰为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2004年10月,被评为临沂市兰山区优秀共青团员。

  历经多年摸爬滚打、思想颇为成熟的他,面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回眸“收获着微薄的希望”的家乡,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一种莫名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一种涌动的返乡思绪萦绕心头。2013年10月,夫妻二人权衡利弊,推敲斟酌,同时辞掉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了家乡--沂水县吴家楼子村。

  千百年来,生活在沂蒙山区的人们严冬御寒的主要衣物是棉袄、棉裤。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各种羽绒服琳琅满目、充斥天下的今天,人们忽然唤醒了对传统棉衣亲切感的记忆。正是人们这种返璞归真的怀旧情愫,让洞幽烛微的吴照京觉察到了一个微妙的商机。或许,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充满希望的市场。

  回到家乡,吴照京多次拜访村里众多的老奶奶、老大妈,详细了解缝制棉衣过程的每个细节,诚邀老人们出山献艺,为自己的创业助一臂之力,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赞同。2013年12月,一颗以打造沂蒙传统产业为主导,以弘扬沂蒙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新星--“沂蒙手工棉花袄加工厂”在吴家楼子村建成。

  吴照京反复分析市场行情,研究消费者心理,划分适应人群层次,对产品的定向进行了慎重的思考和选择。最终确定以纯手工制作儿童和中老年纯棉花袄为主导产品,兼营春秋纯棉童装、沂蒙布艺及传统布鞋等传统工艺产品。有了方向和目标,就有了希望和动力。确定了主导产品,吴照京登门恭请老奶奶、老大妈到自己的厂子里传经送宝、献艺传技,并承诺支付老人们应有的劳动所得。于是,平均年龄68岁的几十名老奶奶、老大妈,走出家门,走进了身边的工厂。在这个特殊群体中,绝大多数是空巢老人、丧偶老人,时年最高年龄的已达83岁。

  精心呵护下的沂蒙小棉袄儿童款第一批产品呱呱坠地,走向市场。然而,满怀信心充满希望的他,并没有看到想象中雪片一样飞来的订单,面对冰冷的现实,他没有退却、颓废、消极,端正心态,冷静思考,积极查找原因,结合自己的创意理念,嵌入现代审美元素,对小棉袄的款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2014年10月,经过重新打造的沂蒙小棉袄投放市场后,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喜爱,并在临沂市服装城登场亮相。

  2016年5月,积极响应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了“扶贫车间”,并积极吸收本村及周围村庄贫困家庭的妇女和老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人,空巢老人60余人,人均年收入两万多元,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2016年10月,《沂蒙晚报》以“沂蒙小棉袄带乡亲致富,古稀贫困老人再就业”为题,对沂蒙小棉袄进行宣传报道。2017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配图刊发了题为“沂蒙小棉袄闯出大市场”的文章,报道了沂蒙小棉袄创业项目,轰动全国。

  拳拳赤子心,回报家乡勇追梦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立志初心,没有忘记家乡“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的悲凉。

  2014年12月,他针对本乡镇贫困户草莓、粘玉米、红薯、五谷、蓝莓等时令果蔬的销售难题,成立了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特色农副产品电商营销,使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走进了城市居民的家中,帮助贫困家庭实现户均增收四千余元。

  2015年2月,他充分利用微信便捷高效的特点,率先发起建立了公益微联盟平台,把远方的游子和家乡建设联系起来,短短10天募集资金3万多元,自己又拿出35万元,为村里架起24盏太阳能路灯,并修建了健身广场,使村里的夜晚告别了黑暗,使乡亲们有了健身活动的好去处。

  2016年、2017年春节,他组织村里的文艺爱好者自演自导,连续举办了以“留住父辈的记忆,回味儿时的经典”为主题的两届“乡村里的春晚”,增添了传统佳节的欢乐气氛。2016年春节刚过,组织厂内老人参加了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举办的《中国村花》栏目大赛并成功晋级,参加了山东广播电视台《好客山东》等节目录制,展现了老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今年9月23日,成功组织举办了首届乡村“中国农民丰收节”,把农民聚在一起欢庆一年的丰收。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吴照京牵挂的心事。2015年7月,他专门腾出紧张的两间厂房,投入10万元配置了桌椅、书本,添置了服装、水杯,让国学班顺利开课,邀请小学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每天义务传授国学知识。“人之初,性本善”、“首孝悌,次谨信”的朗朗童声,回荡在山村的上空。2016年8月,在团省委联合多个部门举办的“第二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吴照京“山里的国学班”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银奖。

  深深夕阳情,关爱桑榆勤圆梦

  “常怀敬老之情、善谋助老之策、多做为老之事、恪守爱老之责”是吴照京一直坚守并实践的诺言。他在长期的农村工作生活中,深深感到: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进城务工,在家独居老人、孤寡老人日渐增多,他们在日常生活自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现实课题。家乡的老人们成就了小棉袄,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多为老人做些善事、有意义的事。他充分发挥自己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专长,认真研究、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了“情系桑榆”关爱社区老人公益服务项目。2016年9月以来,他带领社工和志愿者们先后走村入户对3000余名55岁以上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进行需求调查摸底,并聘请相关专家,到社区为老年人讲授安全用电、防火、老年常见慢性病防治等知识与技能80余期,组织社工和义工志愿者进社区开展活动2000余人次、文艺演出20余场次,丰富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2017年2月,该项目代表临沂市在全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铜奖。

  吴照京,一个淳朴厚道的农家子弟,一个返乡创业的有志青年,用一颗热爱家乡,反哺家乡,建设家乡的大爱之心,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和谐乐章!

  农村好青年事迹材料篇二

  我叫XXX,现任XXX镇上宝丰村党支部副书记。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以来,就一直思谋着要在村官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为当地的老百姓找寻一条致富之路,于是我选择了创业。

  经反复考察思量之后,我选择了XXX镇贾会村为我的创业地点。我于2012年9月通过贷款与村民合办成立了XXX誉德宝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种植核桃、枸杞、党参为主,注册资金100万元。

  目前我的合作社有社员五名,有核桃园、枸杞和党参三个示范地,总占地面积约76余亩(其中核桃60余亩、枸杞3亩、党参13亩),核桃园现在可挂果的有近1000棵;年可收获核桃5000斤左右,按市场价格15元/斤计算,年收入在75000元。枸杞亩产300公斤左右,市场价格为30元/斤,可出售9000元,收获期产量收入可有27000元;党参每亩产量230-250斤、市场价格为65元/斤,可出售14950-16250元,收获期产量达到3250斤左右,直接收入达到211250元,核桃、枸杞、党参三项年总收入可达到313250元。每年可给每户社员增加6万余元的收入。

  在今后的村官道路上,要恪守村官职责、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在产业发展道路上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经验,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共同致富之路。

  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篇三

  梁瑛,女,苗族、1975年出生,专科学历,1995年参加工作,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梁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8个春秋。她18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十八年来,梁老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1995年9月,梁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学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 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自从踏上教师的讲台,梁老师就像母亲一样去关心她的学生,在 她的班级里有一部分寄宿学生,她常常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冬天,她除了给孩子们送开水、送棉袜?? 还给较小的孩子洗头、洗澡、为生病的孩子送药。教师对学生的爱有时候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梁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梁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田茂琳。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梁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田茂琳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梁老师精挑细选的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梁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例子在梁老师身上很多很多,她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 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十八年来,梁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恪尽 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区县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2014年获得了市级“骨干教师”光荣称号。2014年、2014年在全县小学终端评估统考中,她所任教的语文科都获得全镇第一名。她分别被评为合兴镇“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 

  梁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 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


 

推荐访问:简要 事迹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