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模范退役军人先进事迹4篇

时间:2022-01-19 05:27:22 浏览量:

  模范退役军人先进事迹4篇



  1颜亮亮同志事迹材料

  颜亮亮,安徽省纪委监委信息技术室技术保障处副处级纪检监察员,2012年从原二炮五十二基地训练团司令部转业到省纪委机关工作。2014年10月选派担任临泉县邢塘街道刘桥社区(原牛庄乡刘桥村,2016年撤乡划入邢塘街道)党支部第一书记。

  刘桥社区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底子薄、基础差,他驻村以来,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摸实情、找问题、想办法、解难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刘桥社区成为临泉县首批出列的10个贫困村之一,集体经济从“零”增长到年收入30余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全村建档立卡的265户464名贫困户全部脱贫。第一个3年驻村经历,让他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主动申请留任再干3年。他的事迹相继被国家及省级媒体报道,还被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凝聚脱贫合力。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决扛起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不断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和发展经济能力。以改进作风为切入点,带头从严律己,严格执行党务公开制度,设立“党员先锋岗”,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集中力量解决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真正把党支部建强做优,使当地群众相信支部、依靠支部,激发起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在1次国家级和2次省级验收评估中贫困户错评率为0,群众满意度为100%。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要想富,先修路”,他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决定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吹响脱贫摘帽“冲锋号”。几年来,他多方争取资金,帮助社区硬化道路10条,修建桥梁2座,较好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新建机井10眼,方便群众生产用水,提升防汛抗旱能力;疏通沟渠13公里,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改建村部、小学、卫生室,新建幼儿园、文化墙、停车场、群众大舞台、移风易俗馆、文化广场、小公园、公厕,安装太阳能路灯,动员群众改水改厕,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精准扶贫。

  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他发起成立了刘桥创业服务经济公司和两个村级合作社,为村民搭建发展平台;利用紧靠省道的地理环境优势,与广告公司签订合作经营协议,建设沿路广告牌两座;利用村部和村小学楼顶空间,申请专项资金建设60千瓦光伏发电站机组;新建2000平方米扶贫车间、1200平方米农产品展示厅,流转村内公用土地、承包村内鱼塘。通过以上措施,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快速发展到年收入30余万元。

  四、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真情帮扶解困。

  他心里始终装着困难群众,群众的满意就是他的初心,他经常进村入户,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贫困户姚德红妻子刘珍喜精神残疾,十几年前由湖北嫁至临泉,因户口一直没迁导致不能入户,办理不了身份证和医保,得知消息后,他主动陪着姚德红全家远赴湖北江陵县沙岗镇,协调解决了刘珍喜户口问题,让其享受到残疾救助、医保等福利。他做群众工作有办法有思路,经常主持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调动群众参与扶贫、脱贫的积极性,营造扶贫工作良好氛围。同时,面对工作困难不畏难、不退缩,主动上前,多次帮助群众解决宅基、耕地等纠纷,构建了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

  五、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勇于开拓创新。

  工作中他总是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团结带领两委成员,以勇于担当的精神,狠抓落实的作风,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针对社区贫困户多、纸质档案查阅麻烦造成数据不准、情况不实、难以分析决策的困难,探索开发扶贫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针对少数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定实施《干部绩效奖惩办法》,促进干部履职尽责;针对部分贫困户脱贫主动性不强,有等靠思想的状况,建设社区“三扶驿站”,设立公益岗位,制定实施《贫困户卫生评比奖励办法》《积分换物细则》,让贫困户意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脱贫致富。

  六、用足用活扶贫政策,有序精准脱贫。

  工作中他注重加强政策研究,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多管齐下助力群众脱贫。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与企业签订扶贫对接协议,实现20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帮扶52户贫困户自养、寄养羊293只,申领补帖23.44万元;实施光伏扶贫32户,申领补帖51.2万元;参加脱贫蔬菜种植项目123户,申领补帖60万元。二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为41名贫困户在读子女申请贫困生补助和雨露计划,让每个贫困户子女教育有保障。三是医疗救助脱贫一批。下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家庭医生173户,采取大病救助和提高报销医药费的比例等方式,减轻因病、残致贫的贫困户负担。四是拆迁安置脱贫一批。按每人27.6平方的标准,为41户住房有困难的贫困户申请安置住房,并每人补帖3万元。五是社会合力脱贫一批。联系15家企业,结对帮扶110户贫困户。六是引导就业脱贫一批。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秸杆禁烧等扶贫公益辅助性岗位58个,全村共有5家经营性实体吸纳35名贫困户就业。七是政府保障兜底一批。为43户确实无能力脱贫的贫困户办理了低保、五保,176户相对困难的贫困户享受到共14.85万元的村集体分红收入。

  
     2张刚同志事迹材料

  张刚,中共党员,1997年12月入伍,在济南军区司令部干休三所服役5年。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无线电应用技术,取得了“军地两用人才证书”,并义务为部队和老干部家里修理保养各类家用电器设备达3600多件次,成功把部队老的供电交换机上转盘式脉冲拨号改为按键音频。2002年12月退役回乡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不等不靠自主创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展现退役军人风采。先后荣获2011-2013年度铜陵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16年度“铜陵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最美青年志愿者)称号;2017年市“最美双拥人物”荣誉称号,2018年被铜陵市文明办授于“五星志愿者”。

  一、发挥军人吃苦耐劳精神,争做创业排头兵

  2002年底,张刚结合自己在部队的特长,通过近一年对市场考察与分析,于2004年用部队退伍时带回的两万元安置费开设成立了以家电维修、小电器销售为主的“老兵家电维修服务店”。但他并没有满足,想着法子创新,寻找选择新产品。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某品牌无烟炒菜锅。这是一款在当时特别风靡的产品,他当即拿下了该产品在铜陵地区的代理权,并成立了“铜陵市老兵商贸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在和战友精心考察下,他将业务重新拓展,增加了安防监控、专业音响业务,从业十余年来,其服务施工过的政府单位、厂矿企业近百家,公司业务一直稳步向前发展。2018年5月28日,他又瞄准铜陵特产,正式登记注册了“安徽炎良食品有限公司”,寓意“当炎黄子孙,做良心企业”,推广拓展铜陵生姜市场。同年12月底,第一批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添加剂的“炎良小子”铜陵白姜正式出厂。投入市场半年来,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得到了消费者一致认可和好评。企业也得到了铜陵市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市委书记亲自到企业考察指导。

  二、发挥公益组织骨干力量,起到良好的带动效应

  在不断创业的工作之余,张刚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倡导“我奉献·我快乐”理念,传递正能量,充分展现退役军人的风采。2013年7月,他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了“铜陵市与我同行爱心协会”,任协会支部书记、常务理事,奉献爱心、传递真情、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张刚同志都会召集退役老兵和协会会员、志愿者与驻铜部队官兵开展联谊活动,特别是2017年纪念建军90周年之际,相继组织开展了慰问特困老兵、文艺节目进军营、退役老兵扑克牌比赛等系列活动,受到了部队官兵尤其是优抚对象的高度赞誉,有的老兵在慰问时拉着志愿者的手久久不肯放开,有的激动地唱起了“炮兵的歌”。此外,母亲节期间,他还组织开展了“鲜花送给英雄母亲”文艺演出活动;重阳节期间,邀请部分退役老军人代表参加大型慰问义演活动;在实施社区高龄空巢老人主动关爱项目中,对一些退伍的老战士老军人进行了特殊的关爱和慰问。在2018年腊月29春节即将到来之际,组织协会党员、积极分子先后给五位特殊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退役老兵送去了春节慰问品,让他们感受到党和社会群众的关爱。张刚同志参加公益活动数年来,出车出力,提供设备,不计成本,不要报酬,累计参与各项志愿活动近千次,车辆行驶里程近万公里,直接捐赠“小桔灯”助学、“春暖助困”活动现金和物资数万元。

  几年来,在张刚同志的带领下,“与我同行爱心协会”本着无偿、自愿的原则,坚持以奉献为目的,以服务为途径,团结和发挥社会各界的公益资源与爱心力量,搭建爱心公益平台。协会开创的“关爱老兵”拥军优抚系列活动、“情暖夕阳”助老敬老系列活动、“点亮小桔灯”助童助学系列活动、“春暖计划”助困系列活动这四大品牌工作得到了社会高度认可和好评。协会先后获得全国“119消防奖”先进集体、安徽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安徽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铜陵市“两新”组织爱国拥军“双十佳”、铜陵市“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等称号,参加了全国第五届慈善会展,获得全市首批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民间社会组织。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2014年11月20日,协会成立党支部,张刚任党支部书记。工作中,他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协会党支部成立以来,组织党员开展“学烈士、争先锋”祭扫烈士墓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看望“中国好人”,激发党员的奉献意识;组织开展“三地联动”星级志愿者和骨干培训交流;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参观好人馆、城市馆和博物馆,让大家亲身感受身边的好人精神以及铜陵博大的文化和城市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他还开展了“讲述身边的感动”演讲比赛活动,用身边的正能量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3梁沛同志事迹材料

  梁沛,男,1966年3月生,中共党员,1989年从部队退役安置到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从事机要保密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三十年来,该同志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繁杂的工作中践行一名退伍军人和共产党员的使命,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机要保密工作,用三十年的热爱写就了对这份事业的忠诚。

  一、政治立场坚定,在抓学习上当模范。

  能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始终保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带着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良思潮和舆论。三十年来,紧跟新形势新要求,始终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学中干、干中学,抓住点滴时间学理论、学技术、学业务,积极学习机要保密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业务水平,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工作方法、工作规律,提炼总结形成工作经验,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二、爱岗敬业奉献,在干工作上当模范。

  机要保密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内容单调、枯燥。梁沛同志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苦练内功,用心服务,从点滴做起,在细微处着力。无论是各类文电的收发、传递,还是重要事项、紧急事务的办理,从来都是欣然接受,全身心投入。遇有突发事件,只要接到电话,哪怕是寒冬深夜,他都会立即放下家里或个人的事务,第一时间赶到办公室处理,没有半句怨言,受到领导和同志们一致好评。多年来,梁沛同志处理中央及中组部、省委、省政府等来文来电数万份,无一丢失、延误,无一错漏、泄密,机要密电回收率达到100%,确保了政令畅通和保密安全。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全国保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三、热情周到高效,在做服务上当模范。

  机要保密工作中,有着大量的日常协调服务任务。梁沛同志始终饱含一腔热情,全心全意做好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军人的使命担当。为更好地服务领导、服务处室、服务基层,梁沛同志总结了文电传阅“三勤”工作法,切实提高服务针对性、有效性。“脑勤”,即当好有心人,准确把握各类文电办理的规律、特点,并及时了解部内主要工作时间安排、领导的日程安排,打好工作上的“提前量”,确保文电运转有序高效;“手勤”,即对文电办理中所依据的原则和职责分工等相关情况,及时动手记录并编印成册,为今后办理类似文电提供依据;“腿勤”,即紧急文电第一时间当面送呈、当即转办,力争每份文电及时有效传阅完毕。

  四、坚持严于律己,在树形象上当模范。

  梁沛同志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三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机要保密岗位,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机要人员知密范围广,知密时间早,梁沛同志始终紧绷保密这根弦,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确保机要保密工作全过程万无一失。他容人胜己,不遗余力地给予新同志指导和建议,甘为人梯,搞好传帮带。梁沛同志的爷爷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奶奶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深受家庭影响的他始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慎初慎微,净化“生活圈”“社交圈”,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守法纪底线。

  梁沛同志紧跟时代步伐,爱岗敬业,一身正气,用坚定的信仰、忘我的奉献践行着对事业的承诺、对初心的守护。

  
     4孙燕飞同志事迹材料

  孙燕飞,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南黎路营业厅副班长。从1999年上班至今,二十年的营销服务生涯,微笑成为她的“名片”,热情成为她的“语言”,她在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见证着责任与坚守;从2009年4月成立燕飞志愿者服务队至今,十年的志愿服务时光,3600多天,每一天她都在传递着温暖。

  二十年的岗位历练中,她不忘初心,从一名退伍女兵变成了“爱心飞扬的小燕子”;她积极向上,从青涩的新员工成长为全国青联委员、国网公司劳动模范;她砥砺前行,让寥寥数人的团队发展成为300多人的志愿服务组织。

  1999年,她告别军营,成为淮北供电公司营销战线上的一员,开始了新的人生航程。在担任电费核算员期间,她不断的学习、摸索,通过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岗位练兵、业务考核的机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短短几年,她就总结出了许多很有实用价值的工作方法,获得了省电力公司的高度评价。

  2012年,孙燕飞调整到营业大厅担任班长,为了尽快的适应角色的变化,她一连两个晚上失眠,脑子里不停地琢磨:“如何使窗口服务更具人性化和便捷化……”没有经验的孙燕飞只有硬着头皮摸着石头过河,从零学起、从零做起。于是,她从每一个仪容仪表、每一个规范用语学起,把岗位当课堂,把实践作教材,把每一次业务办理都当做对自己能力的检验与挑战。

  “你试着把客户当成家人一样对待,用心服务。”在老班长的叮嘱下,孙燕飞和几名同事利用工作之余,走进社区和居民家中,和客户“零距离”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她先后与黎苑、民生、新华巷、百年香樟等数十个小区建立常态定点联系,向社区群众宣传用电政策,发放印有“安全用电小常识”的扑克牌,针对社区居民用电方面存在的疑难焦点问题,开展细致解答,现场办理电费代扣业务,赢得了广大居民客户的欢迎。孙燕飞终于完成了从“门外汉”到业务行家的蜕变。

  一滴水只有投身于大海才不会泯灭,一只雁只有排列于雁队才能飞的更高更远。随着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孙燕飞意识到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还很多,她便萌生了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念头。2009年4月,“燕飞便民流动服务队”正式成立,孙燕飞将单一的供电服务延伸到定期陪空巢老人聊天、打扫卫生,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为留守儿童送一份关爱以及爱心送考、捐资助学、环保宣传等。把供电业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燕飞便民流动服务队”也很快“升级”为“燕飞志愿者服务队”,孙燕飞带领队员们进企业、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把爱心洒向淮北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一个流动的“爱心窗口”。

  十年来,孙燕飞共受理用电业务15000余份,接待客户业务咨询90000余次,开展用电业务宣传700多场,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间达3000余小时。燕飞志愿者服务队从刚开始的6人,成长为拥有326名固定成员的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她和队员们走遍了淮北市所有居民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活动3000余人次、先后救助了周海燕、张雨婷、刘紫薇、丁心连等24名贫困、残疾儿童,建立143户重点监护空巢老人档案,爱心捐助资金10万余元、图书2000余册、蛋糕52个,轮椅10辆,便携式小推车20辆,人均志愿服务时间从最初的50小时增加到如今160小时。培育、孵化了光明驿站--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阳光伙伴”--助残行动、相城电保姆·用心三六五、电靓相城--创城我先行、燕飞来--关注留守儿童用电安全宣传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空巢老人结对“认亲”等多项志愿服务项目。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孙燕飞发起的“燕飞来”关注留守儿童用电安全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走上了全国志愿服务的最高领奖台,她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 全国巾帼标兵”“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百’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当选全国青联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关于她的宣传报道频频见诸全国各大主流媒体,被市民们誉为“爱心飞扬的小燕子”。

  二十年,孙燕飞初心未改,一路前行。她始终坚守在所热爱的服务岗位上,用真诚的爱、执着的追求,诠释了青春无悔、绽放芳华。


 

推荐访问:先进事迹 退役 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