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基层干部队伍问题和对策建议办法

时间:2021-11-20 09:28:00 浏览量:

  关于基层干部队伍问题和对策建议办法






  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下面工作范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关于基层干部队伍问题和对策建议办法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实现全面化。一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全面掌握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促进整改。二是要加大外部监督力度。上级纪委监委的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到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干部活动动态。要多与纪检干部办过案的单位和当事人直接接触,听取他们对干部工作的反映。

  近年来,广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保持了较好的工作状态,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我们忽视。

  一、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当前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三不”问题,影响工作开展。一是不稳定。由于纪检监察工作易得罪人,甚至不被亲朋好友理解,且经济待遇不高,政治进步不快,生活方面更是“压力大”,经常是别人能去的地方不能去,别人能得的不能得,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不稳定,不安心本职工作。二是不适应。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的纪检干部对当前纪检监察工作新形势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工作创新力不够,工作针对性不强;三是不上进。有些同志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形势,缺乏更新知识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地补充吸收各类新知识;有的上进心衰退,工作被动应付成效差;有的因职位提升没有解决,消极颓废,从事工作精力不到位。

  (二)综合素质有待增强。一是理论功底不扎实。不少干部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欲望不强,平时学习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学习不动笔、不动脑,为学习而学习,学习领悟不深,学习指导工作力不强,导致工作水平难以提高。二是业务素质不全面。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对纪检干部掌握各方面专业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体现在查办案件上,违纪案件广泛涉及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经济领域,违纪人员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反调查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的趋势。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当前纪检监察干部知识培训不多,业务知识得不到有效补充;很多干部长期在同一部门甚至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结构单一,接触面狭窄,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工作开展。三是表达能力不够强。当前相当一部分纪检干部平时重干事,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均不强,对更好开展纪检监察工作造成一定制约。

  (三)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服务大局能力不够强。很多纪检干部只会孤立、静止的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不能把纪检监察工作与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创新工作能力不够强。一些干部习惯于以简单的号令和应付性的传达来落实工作,习惯于靠经验办事,不善于研究,不能创新开展工作,工作缺少亮点、新意,影响工作效果。三是宣传教育能力不够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无论是在进人还是干部自身学习上,都存在重经济、法律、办案业务人才引进和学习培训,导致从事宣传教育的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从源头预防腐败工作成效。

  (四)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当前纪检工作实行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同级党委政府对乡镇纪委享有绝对支配权,乡镇纪委在组织人事、财物经费以及各种事务上对同级党委政府存在很强的依附性,而上级纪委更多地侧重于业务上的领导这个层面。上级机关在人事安排、福利待遇、行政经费等要害问题方面,难以为下级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级纪检监察组织依附同级党委政府,监督同级党委、政府十分困难,上述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积极性和打击腐败的坚定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推进。

  (五)基层纪委有待强化。一是专职不专用。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虽明确专职专用,但实际上有很多中心工作要配合,加之大部分没有配备专职纪检干部,纪检监察工作精力大打折扣,以至应付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人员流动快。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尤其是乡镇纪委人员变动快,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懒于钻研纪检业务。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乡镇、县属部门纪检干部业务知识薄弱,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纪委职能的发挥。三是工作时效低。由于工作精力牵制、业务知识薄弱等因素,基层纪委职能弱化,工作被动应付,工作效率普遍较低。

  (六)作风有待深化。一是满足现状,缺少开拓精神。一些干部满足于当前取得的成绩,甚至产生“求稳怕乱”心理,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没了底气,怕得罪领导,怕影响人际关系,怕社会形象,致使一些工作停滞不前,力度缺失。二是调研不深,工作指导不足。很多纪检干部开展联系基层工作不够,深入基层调研少,指导基层工作少,导致工作第一手资料掌握少,工作起来与现实脱节,抓不住关键,找不准工作方向。三是自我要求放松,损害队伍形象。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纪律观念不强,嘴巴不严,说话随意;有的存在不注意身份,不分场合,参与吃喝游玩;有的甚至违纪违法受到查处。这种现象如不采取措施,加以纠改,势必影响到整个纪检队伍的长远发展。

  二、对策建议

  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干部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干部教育学习,做到长效化。一要抓好教育内容。要加强党性教育,促进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干部经住诱惑,耐住寂寞,守住清贫;加强宗旨教育,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促进干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方式,依靠群众办事,服务群众办事。二要创新教育形式。要在拓广教育内容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挂职锻炼等制度,让干部更多接触业务和其他经济、科技知识。同时要善于寓教于乐,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提高教育效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要持之以恒,经常化、常态化,不能因工作属疏于学习,再忙再累,也要坚持执行既定的学习制度。

  (二)拓宽干部流通渠道,把好“进出口”。一是完善准入制度。切实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标准,把能干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吸收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严格杜绝安置性进人和照顾性进人。二是畅通出口渠道。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支持,通盘考虑干部交流问题,适当考虑纪检干部在非本系统内流向问题。对不能很好胜任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也要畅通出口,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强化内部轮岗。长期在一个岗位任职不利于干部成长,应加快机关内部干部轮岗步伐,使纪检监察干部得到全面发展。

  (三)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实现全面化。一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全面掌握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促进整改。二是要加大外部监督力度。上级纪委监委的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到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干部活动动态。要多与纪检干部办过案的单位和当事人直接接触,听取他们对干部工作的反映。三是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要公布专门举报电话、邮箱,同时经常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收集情况,把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情况,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

  问题和对策二

  xx镇位于xx县城东南28公里处,辖36个行政村(社区),398个村民小组,0.89万户,4.1万人,国土面积24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库区、山区、湿地保护区、移民搬迁安置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移民重镇。沿丹江口水库库岸线长达105华里。移民工作集外迁、内安、后靠、投亲靠友、干部取工家属安置、集镇复建等所有安置类型。加之近年来水质保护、生态建设及地方发展的繁重任务,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人访、信访、网访、重复访、群体访量居高不下,给我镇的信访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来,我们立足本镇实际,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原则,做到重心下沉,责任下移,超前预防,积极稳控,信访形势明显好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现结合xx实际就如何破解基层信访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形势及现状

  元至十月份,全镇实际发生县以上信访26起,37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6.7%,其中省访4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1.4%。从信访情况看:省访有大幅度下降,赴县访量仍然很大,重复访仍然很多,主要是反映移民遗留问题和特殊利益群体,化解难度大。

  二、问题原因

  1、村组干部素质较低。乡镇对村组干部确实存在着重工作、轻管理、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导致部分村组干部作风粗暴,说话没分寸,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诱发了信访案件。比如:近几年出台的惠农政策较多,但与之匹配的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方法,使用程序等不够完善,有些甚至没有任何措施,这样导致部分村组干部钻空子谋取利益。八项规定出台后,虽然明令禁止,严格要求,但由于“刹车”太紧和惯性定律的作用,个别村组干部仍存在着恶意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行为。

  2、上访人上访成本太低。无成本,甚至因访获利,信访工作中的接劝返,使一些信访人认为上访有理,只花了去的单趟车费,吃住有人结账,接回后还要求给车费、误工费等,存在着即使上访不成,也可以异地观光旅游的思想,造成越级访、入京访增多。

  3、乡镇政府职能有限。乡镇政府“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对政府期望值过高,认为基层政府包治百病,什么事都能解决,从而使一些本来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偏走信访渠道,造成极端信访案件发生,比如我镇前年发生一起因小孩在水库溺水身亡,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诱发的围堵政府大门造成人访案件等。

  4、乡镇存在着极大的困惑。
       一是接与不接的困惑,接是要求,是责任,也是最好、最放心最有效的方法;不接,上访人行有车,食有肉,冷暖有空调,衣服有人洗、舒适、开心、自由上访人还能在一起切磋,探讨交流,神仙一样的日子。如果不是因上访,这正是我们想让群众过的日子和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但他们是上访人,就得去接,可接回来后北京有人又不停打电话让他们去,接又何益?
        二是买与不买的困惑,上访人与政府之间也有潜规则,归纳起来有三条:(1)信鬼不信人,信访不信法无理上访,恶意缠访闹访成为其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2)小访小解决,大闹大解决,解决问题的快慢,以访谋利的额度取决于上访人群体的大小、方式、层级;(3)掏钱买平安,问题就来了,买还是不买,买,有预见性的买,上级满意,上访人满意,买着得平安,等于政府替人民养了懒儿子;但损害了政府诚信,伤害了社会公平,买者不仅承受着违纪处分的风险,更承担着良心道义的谴责,问题是这对于停访息诉等于饮鸩止渴,火上浇油;不买,我就往高处跑,极端的跑,长时间的跑,耗死你,处分死你,最好把你送进监狱,领导震怒,干部遭殃,上访人高兴。
       三是处分与不处分的困惑。处分彰显重视,处分施加责任,处分教育干部。但我们忽视了一点,处分干部正是上访人想要的,不处分,他们跑就失去了一部分动力。那我们就面临了一个问题,处分是否是制胜的法宝?实践证明:不是。处分,可减少存量,但减少不了总量。省市可以处分县乡干部,教育管理村级干部是乡镇党委的责任。一个村支书一天酬劳不足40元,我们要求看死盯牢,其实我们都明白,那是让他们限制人身自由或牺牲自己的尊严。这事我被人交代过,我干过,干不好。连一个党委书记都不愿意干,不想干的活,为啥要为难村支书,要让一天不足40元工资的他们犯法呢?我不愿这样,他们更不会要,逼急了他们会选择辞职,但一个村选一名领头人实属不易,如果不同意他们辞职,那么很快会迎来一轮辞职热潮。

  5、民见之偏。信访固然源于不公平,源于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权利受到权力者的严重挤压,有冤无处诉,只好向上找青天,但不少信访问题的出现,同一些群众的观念和误区也有很大关系。
        (1)信“多”不信“少”。有的群众遇到问题错误的认为找的领导和部门多了,才会引起重视,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问题才会得到很快解决,因而将信访材料复制若干份,一信多投,甚至直接到上级机关部门走访,以增加信访人数为手段,从而制造声势和影响。(2)信“上”不信“下”。逐级反映问题是信访人应遵守的程序,但不少群众对基层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缺乏信心,总怕因地方小,熟人多而互相包庇,或是觉得基层的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职低权小,人微言轻办不成事,因此认为上访层次越高,问题越容易得到解决。(3)信“闹”不信“理”。少数信访者在利己思想驱使下,认为只要把事情闹大,上面就会重视、解决,自己就有利可图,他们吃准了政府要稳定的“软肋”,“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手段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并为更多的信访人所效仿,一旦未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就纠集在一起越级上访,到处上访。有些群众在上访过程中越来越过激,越来越对抗化,讲不好就摔杯子砸桌子,甚至呼口号,打标语,冲击机关办公场所,有的还采取拦截车辆,堵塞交通,或以自杀、自残相要挟等异常举动,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影响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而有的信访人缺乏法律法规知识,抑或者故装不懂。无论信访工作人员如何解释法律,政策只要他们认为对他们不利的都一概听不进去,坚持认为工作人员歪曲事实,包庇被反映人,反复纠缠。
       四是信“访”不信“法”。许多涉法案件本应通过诉讼途径解决问题,有的群众却到信访部门上访。当信访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表示对此类问题无权受理时,群众就认为接访机关不负责任而越级上访。许多本应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民事纠纷,合同纠纷,工程承包结算等问题也加入了信访行列,信访人明言走诉讼途径经济上有负担不说,打起官司来没完没了,就是判赢了,执行也是个问题,弄不好就成赢了官司输了钱,于是抱着“有枣没枣抡一竿子”的侥幸心理,希望借助行政干预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一些上访老户缺乏公正平和的心态和理性的精神,期望值过高,心态失衡,常年上访不断,他们的问题有关部门已经依法进行了答复,该解决的都已解决。但仍不断到信访接待部门纠缠,有的已成为了上访专业户。靠诽谤,陷害领导同志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信访难题的破解思路

  (一)面对信访问题乡镇政府的错误行为

  1、围追堵截。上访人员有的是“无理闹三分”,有的却是“实有冤情”。对于上访人员“省访”和“京访”,基层政府一是感到中央或省级政府施加的压力,同时基层政府亦觉得自己在领导面前丢人,将来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双重压力下,普遍做法就是对于上访人员不分情况,一律“请回”,为此,设置“驻京办”或“驻省办”或通过保安公司遣送等方式围追堵截,这种简单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只能进一步激发矛盾,引起恶性事件。

  2、一味求和。为了促使地方政府重视信访工作,上级信访部门对于进京等非正常访采取“通报数据”等措施,在信访工作中,存在着上级对下级施压,政府对访民施压或妥协。为此地方政府一方面围追堵截,一方面“息事宁人”,“花钱买平安”。不惜与越过法律、政策的底线,无原则的满足信访人的无理要求,从而造成错误导向,招致更多的进京进省上访。

  (二)乡镇政府面对信访难题的破解思路

  1、加大法制宣传和培训。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我国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土地的所有权人是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只有承包权和经营权。由于农户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三项权力关系缺乏统一正确的认识,土地流转中经常发生冲突。
       例如,部分农民认为自己所承包的土地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土地流转与村委会没有关系,私自将土地流转出去;而村委会为适应现代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希望农户将承包地流转到村集体进行统一经营,而有些农户考虑到现实利益,宁愿与外来承租户签订租地协议,也不愿将承包地流转到村集体,造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很难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还有的农户上访纯粹是为了使自得的利益最大化,认为上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自己的利益乃至非法利益可以通过上访给当地政府施压达到。
       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和错误导致矛盾的积累,解决这种矛盾的前提条件是加大法制宣传和培训,通过播放法制视频、电影、定期培训等形式让群众知法守法,逐步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同时,完善信访制度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不科学导致上访屡禁不止。上级部门应该发挥指导、监督作用、支持合法反映问题,对于不合法的给予法律法规政策解释之后依法不受理或引导上访人员去法院诉讼。不要基层不能解决的问题,上级部门领导一句话,一个批示就解决,这样的人治行为是对法治的极大破坏,反而起到了“恶性示范”的作用,进一步加剧了上访户只要问题没解决就不断上访的恶性循环。

  2、用真心诚心耐心做好信访工作。一是热心接待来访。对来访者笑脸相迎,文明礼貌,热心接待,做到“一声热情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送上。”并认真听取信访者的讲述,详细了解来访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线索,进行如实登记。对少数情绪激动的来访者,心平气和的进行劝说,及时化解矛盾。二是耐心解答政策,根据信访的内容和反映的问题,依据相关政策,耐心细致的进行解答,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上访者听懂弄清相关政策,化解心中疑问。
       对相关政策不清楚的,积极查阅相关文件资料,限定时间主动进行解答。对要求解决有关待遇但又没有政策规定的群众,积极主动的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三是真心解决问题。对信访人所反映的问题,根据相关政策真心诚意地解决,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制度。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四是细心调查实际情况,针对部分信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的实际,在调查过程中做到认真进行分析调查,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细心地进行实地调查,不放过任何细节,发现线索,一查到底,高质量、严要求地化解各类信访事件。

  3、认真规范基层干部行为。一是推进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要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未经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多数同意的重大决策,不准实施。二是搞好村务公开,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的力度,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三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对村级民主决策,村务不公开,假公开,以及财务管理混乱的,要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是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梳理反映村组,社区干部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对疑难、复杂的信访案件实行上下联动,部分合办,使问题得以及时处理。有效减少和预防集体访和越级访的发生对村组、社区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件,要公开通报处理结果,起到查处一人、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作用。

  4、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坚持逢访必理的理念。建立和完善《首问责任制》、《信访登记》等制度,做到“六快”“四早”,即快核实、快上报、快批示、快催办、快协调、快处理;做群众工作的人员早介入,群众急需的服务早开展,矛盾苗头早发现、问题早处理。努力做到及时、准确、有效。

  5、强化制度建设。一是开门接访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大接访”工作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班接访,二是主动约访制度。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多年未得到妥善解决,信访人对相关责任单位的信任度降低,甚至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为切实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要主动开展约访,积极和信访人进行沟通,研究信访事项,通过开展约访活动,使信访事项得以尽快解决取得实质性推进。三是带案下访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是增进干群交流,化解矛盾的有效措施,通过干部下访制度,可融释信访群众心中的寒冰,疏导过激情绪,主动把过高要求降到合情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加速信访事项的解决进程。四是领导包案制度。对突出的信访问题实现领导包案制度。将 责任明确落实到有关领导,实行包案处理。即包协调、包督办、包稳定、做到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增强信访问题处理的领导力度。

  5、坚持依法信访。首先要制定出台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具体的实施办法,如按《信访条例》规定,三级终结后,仍继续缠访的怎么办?上访人坚持不按程序落实怎么办?涉法涉诉案件一直纠缠信访部门怎么办?这都需要有关部门明确具体的处理意见。以便基层开展工作。其次要严厉打击无理上访且有违法行为的人员和网上恶意攻击的行为。其三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力。

  基层信访问题因发生地不同,涉事方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干部处理手段单一,往往会使问题复杂化,但如果我们共同关注,问题都会妥善解决。


 

推荐访问:干部队伍 对策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