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合集

时间:2021-11-05 17:40:45 浏览量:

【篇一】

他是26年如一日专注结石病灶,为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地区近万患者解除病痛的XX市首批“最美医生”。

他是扎根基层临床、情系一线患者,日均工作14个小时以上、最多一年完成700多台手术的“手术室超人”。

他是通过手术收集近万胆石症相关标本,创建XX胆囊疾病研究所、全国首家胆石博物馆的“结石王”。

他是拥有12项国家专利,探索基层全链式创新,获得XX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创新先锋”。

他是每年收到近百封感谢信,被中央电视台、健康报、南方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大篇幅追踪报道的“广东好人”、XX市“道德模范”。

他就是――“广东好医生”XX同志。近日,2018第二届“广东好医生”正式公布,XX医生XX凭借在结石病治疗上的造诣,以及在患者中的口碑,成功当选,成为XX唯一当选的医生。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值得传颂和学习!

XX:探寻结石密码 呵护百姓健康

他是26年如一日专注结石病灶,为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地区数千名患者解除病痛的XX市首批“最美医生”;

他是扎根基层临床、情系一线患者,日均工作14个小时以上、最多一年完成700多台手术的“手术室超人”;

他是通过手术收集超10000份胆石症相关标本,创建XX市胆囊疾病研究所、全国首家人类胆石博物馆的“结石王”;

他是拥有12项国家专利,探索基层全链式创新,获得XX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创新先锋”;

他是每年收到近百封感谢信,被中央电视台、健康报、南方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大篇幅追踪报道的XX市“道德模范”、“广东好人”;

他叫XX,是XX市南城医院副院长、XX市胆囊疾病研究所所长,一个奋斗在基层医疗战线的好医生。

视患如亲、以院为家的“最美医生”

他日均工作14小时,年均工作330天,最多一天13台手术。

自1992年从甘肃中医学院毕业以来,他一直在医院外科临床第一线工作,在同事们眼里,似乎一年到头都能在医院看到他的身影,医院仿佛就是他的家――年工作330天以上,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每天平均做2-3台手术,最多的一天做13台手术,最多的一年做700多台手术,累计完成腹腔镜-内镜手术逾万例,被媒体称作“结石王”、“手术室超人”。

他视患如亲,不知道多少次亲手为便秘的老人在肛门里掏出大便,使患者转危为安,免除手术之苦;
切除过腹部重量超过3.5公斤以上的肿瘤;
敢于担当,治愈了历时27年求医无果、无人接收、体重仅有29公斤的恶病质患者“杨威”;
救治被出租车腹部碾过的XX献血哥时,先后5次手术,都是亲自主刀,术后亲自监护,其中1次手术时间长达21小时,最长的一次住外科值班室7昼夜……

业务上的专注与坚守,换来患者的信任。XX胆石症手术患者来自全国24个省市,及美国、法国、马来西亚、印度、台湾、香港等地。复杂肝胆管结石,号称“良性癌症”,近年来他治愈了50多名曾经做过4-5次开腹手术都没有治愈的患者。

2016年,XX以高票入选XX市首届“最美医生”,成为XX“最美医护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带领来自全市的最美医护团队为群众在街头义诊、去山区送经验、授技术。

一天收到6封感谢信的“道德模范”

他不收红包还常常自掏钱包给病人生活费,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走进南城医院外科,患者为XX团队送来的锦旗挂满科室墙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一层又一层地贴在外科文化长廊。最多的一天,XX收到6封感谢信……

这些感谢信、锦旗的作者都是XX治愈的患者,其中有80多岁的老人、有刚刚参加了共青团“十八大”的年轻人、有台湾同胞,也有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患者,更多的是打工仔、农民工……

一位来自湖北的农民工患者陈先生写道:“王院长,感谢您在诊疗病人时不分贫穷富贵、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远近疏亲,视我这个农民工病人如亲人...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当今社会,你以你全心全意的努力和付出,诠释了医患关系的真谛,改变了我以往对医生的‘看法’。”

多少年来,XX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始终把患者的病情放在第一位,多少次为住院的困难患者给过生活费,拒收红包不计其数。

有很多人劝他,“你名气这么大,手术那么多,不要做复杂的手术了,一旦有意外,会身败名裂、得不偿失的,何必那么拼呢?”XX明白这个道理,但从来不会那样做,该担当时义无反顾,勇于挑战疑难杂症,奋勇救治急危重症病人――他救治过出生1天先天性无肛门的婴儿,治愈了胆总管结石并发胆管炎的96岁老奶奶,为20多年求医无果的病人成功手术……

XX在基层医疗战线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矢志不移忠诚党的事业,坚守信念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他当选第六届XX市道德模范,获评2017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在小医院做出大文章的“结石王”

他创建了全国首家人类胆石博物馆,探索“全链式”医疗创新模式。

2018年3月9日《健康报》,罕见地以整版篇幅报道了南城医院――这家XX市最小、最简陋、实际病床仅130张的二级管理综合性镇街医院。报道以“‘全链式’医疗创新 打造顶尖胆石专科”讲述了该院胆石专科改善医疗服务纪实。

作为外科学科带头人,XX坚持把“打造精品,服务百姓”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并通过不断的创新,让南城医院成为全国基层医院创新的典型。

《健康报》报道称,通过打造全国首家人类胆石博物馆、创建XX市胆囊疾病研究所、成立XX市首个卫生领域“院士工作站”等方式,南城医院串联起临床、教学、科普、科研,形成“四轮驱动”的全链式创新模式。此举不仅促进了患者对医生的理解、临床与科研的结合、科普与防治的互相补充促进,也让这家XX规模最小的镇街医院走向“小而精”的创新发展模式,频频得到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主流媒体的关注、肯定。

XX说,创新不在于平台大小,而在于沉下心的思考、发现。例如,在26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发现人们对胆囊结石与胆囊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知之甚少,他便想到把从患者身上取出来的石头,加以科学处理和保存,配上图文并茂的讲解,像胆石百科全书一样,助力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医学科普、全民健康。去年,南城医院建成的全国首家人类胆石博物馆,目前已接待参观群众逾20万人,接待国内肝胆外科知名专家90余人。

胆石博物馆只是XX创新实践的缩影。近两年来,XX牵头建立了结石分析实验室、胆石症生物标本库、创建了XX市胆囊疾病研究所……XX个人也在带领团队创新实践中获得12项国家专利,发表3五篇论文,参编专著4部,承担省市级科研8项。这些来自基层镇街医院成绩,引来钟世镇院士等专家高度评价。

2018年2月,央视在对他的专访报道中评价称:人类胆石博物馆,传递着一个基层医院医学工作者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正能量!

【篇二】

他是XX市医学会消化专委会委员,曾获得过“XX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称号;
他是一名卫生院的管理者,也是一名长期工作在医护一线的“最美医生”。从医23年来,他无怨无悔地坚持扎根基层和偏远山区,无论在任何岗位都始终坚守在医护一线,并以卓越的诊疗技术和贴心的服务态度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11月4日上午,威远县XX中心卫生院内,XX和各科室医生门一起查房,忙碌得让记者插不上话。

查房完毕之后,XX回到办公室,又和医生们一起对几名病情复杂的患者会诊,商讨最佳治疗方案。

这期间,一名病人家属来到XX办公室,她的目的只是看一眼院长就走。“颜院长,听说你调到XX镇来了,我来确认一下。有你在,我就放心了。”病人家属自称是新店人,家人患有心脏病,打听到远近闻名的心内科专家XX调到XX中心卫生院来后,决定把家人送来治疗。

自1992年到2013年,XX在新店中心卫生院工作了21年。多年来凭借对专业技术的研究和大量实践,XX主要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和儿科疾病的诊治与急危重症的抢救,尤其在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诊急救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治愈了大量病人,在当地群众中有着极佳的口碑,不少人去卫生院看病,指名要找颜医生。

2013年,XX被调至位于山区的XX镇卫生院。尽管远在偏远的山区,但是依然有很多新店镇的病人辗转坐车几十公里,慕名而来找“颜医生”看病。

今年8月,XX被调至XX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后,又有不少新店、XX的病人慕名而来。“看病找颜医生”已经成为很多当地百姓寻医问药时的口头禅。

在XX中心卫生院住院的病人黄玉华说:“颜医生不仅医术好,对病人的态度也好。每天早上他来查房时,都会仔细询问我和病友们的病情。我之前以为他只是一名普通科室医生,没想到他居然是卫生院长。院长带头天天来病房,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开展义诊

无论身处何地,他始终坚持“大医仁心”

“做一名好医生,不仅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必须要有热忱服务病人的大爱精神。”这是每次开会和培训时,XX都会对干部职工反复强调的要点。

刚调到XX镇卫生院工作时,由于卫生院医疗设备以及技术条件都比较差,卫生院病人寥寥无几,很多当地人生病后宁愿去更远的眉山市仁寿县看病。

面对这一难题,新上任的院长XX一边想办法提升卫生院医疗设备,一边狠抓内部管理。

就是从那时起,院长带头查房,成为XX多年来坚持下来的工作制度。

尽管作为院长,他肩上还有更大的责任更多的工作要做,但是长年在医疗一线工作的传统并没有放弃。凭借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特长,XX的带头出诊让卫生院医生们个个信心满满,在工作中也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元帅冲锋在前,士兵自当更加勇猛。

2014年1月5日上午10点,XX镇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得到消息的XX第一时间带领卫生院医生赶赴现场救援,并担任事故现场急救小组的指挥。

尽管事故现场还有二次爆炸的危险,但是XX依然带队坚守在煤矿洞口,中午和晚饭都只能吃面包,喝冰冷的矿泉水,直到晚上10点救援完毕后才撤离现场,医院的救援工作也得到了县委、县卫生局的高度肯定。

“我们要勇于走出医院,走进群众,到老百姓身边去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服务。”XX说,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作为基层的医疗工作者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开展义诊

2014年5月4日,XX带领卫生院医护人员走进乡村小学,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等关爱活动,得到了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微威远”的报道,并得到了2万余次的点击量,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在XX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威远县XX镇卫生院不管是医疗质量,还是医德医风,都发生了显著地改观和进步。医院先后被评为“先进集体”、“平安医院”、“文明单位”、“甲等卫生院”、“AA预防接种门诊”。以前纷纷外出就医的人们逐渐留在本地就医,医院接待病人数量比三年前增加了一倍。

在XX市所有乡镇卫生院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心血管内科人才里,XX在专业技术、工作成就、业绩贡献、论文著作、管理水平等方面始终处在前列。他也先后获得“XX省第五届基层卫生拔尖人才”、“优秀共产党员”、“XX市十大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

从医院科室主任、业务副院长,到医院院长,XX负责的科室、部门均有明显的起色,各项业绩在当地始终名列前茅。在日常的工作中XX也是亲力亲为,组织参加了多次到敬老院的“关爱老年人活动”,参加了多次到最偏远的青兰村、大岩村等的送医下乡活动,成为了一名“老百姓身边的好医生”。

今年8月,XX被调到XX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XX镇是威远县城的“后花园”,是国家级重点镇、国家卫生乡镇、扩权强镇试点镇,全镇人口约7.8万人,全镇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XX说:“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XX镇的卫生计生事业需要更多领域的力量来推动。作为一名院长和一名医生,我将从我做起,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XX镇和周边老百姓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好人寄语:做一名好医生,不仅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必须要有热忱服务病人的大爱精神。

道德点评:医者父母心,杏林天使情。

【篇三】

出差途中,她多次挺身而出紧急救助危急患者,并因此刷爆了朋友圈,受到广泛赞誉,被网民誉为“最美女医生”“新版雷锋”。她就是潍坊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XX。

XX,女,中共党员,潍坊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近年来获得医院“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医生”“最美员工”,潍坊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好人之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医生”,山东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医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挺身而出 救死扶伤

2017年9月9日7时30分,XX从潍坊踏上了前往北京的G176次列车,参加“2017耳科眩晕优医论坛”。就在列车刚刚启动不久,列车上传来播音员紧急播报:6号车厢有一位乘客突发疾病,急需医务人员前往救治。

来不及考虑,XX立即起身赶往6号车厢。原来一名盲人乘客不慎摔伤右腿,鲜血直流,浸透了鞋子和袜子。XX紧急查看伤者,确定没有造成骨折后,迅速打开列车备用急救包,按压止血、清创包扎。由于伤者看不到伤口情况,情绪十分紧张,XX一边给他治疗,一边和他聊天以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担心盲人乘客的伤口系碰撞金属所致,她一边为患者擦拭着腿上其他部位的血迹,一边嘱咐道:“您回到北京后,记得吃消炎药,并且一定到医院去打一针‘破伤风’疫苗。”处置完毕,乘务人员向她表示感谢,并请她留下姓名,她微笑着说:“我是潍坊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救人是医生的职责。”

当年9月10日,XX返回潍坊,在北京南站的候车室里,再次救助了一名“癫痫”症发作的旅客。当时患者因为不慎摔倒满脸是血,牙关紧闭,情况十分紧急。由于患者神志不清,在置入口咽通气道时,她的手被患者咬伤,她全然不顾风险,继续抢救患者,为他清创止血。经过XX的紧急施救,患者呼吸逐渐顺畅,抽搐幅度渐渐减弱,神志慢慢清醒。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她才起身离开。直到上车以后,XX才发现刚刚只顾着抢救患者,自己的衣服和鞋子已经沾满鲜血。

随后,XX的先进事迹在网上传开来,引起了医疗卫生系统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对此,潍坊市人民医院的领导说:“并非偶然,也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必然。XX一直是一位优秀的医生,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不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且时刻为患者着想,是一位青年楷模。”

众人点赞,为“潍坊医生勇于担当”;
众人颂扬,为XX救死扶伤“满满的正能量”……

刻苦钻研 甘于奉献

XX能够在出差途中挺身而出,在危险面前敢于亮剑,在于她胸有成竹的技术底气。她于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潍坊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工作,在临床一线医疗岗位上,她孜孜不倦钻研医术,妙手仁心解除病痛,被群众亲切地誉为“患者的贴心人”。

作为共产党员和科室的业务骨干,XX时时处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征兵查体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自2011年开始,XX每年都主动义务承担征兵查体工作,一天要查200多人次,一坐就是一整天,但是从没听到她一句怨言。为了防范患儿发生气管异物,XX将预防气管异物的知识做成PPT,到小学去讲课宣传,还自费打印了几万份宣传资料,到幼儿园及小学门口分发。

不忘初心 春风化雨

工作中的XX,脸上常常挂着恬静的微笑。视患者为亲人,在XX这里可不是一句空话,在她的职业生涯里,一切行动都是以患者为出发点,苦病人之所苦,急病人之所急。

11年前,有一名患者因颈部外伤造成喉狭窄来到耳鼻喉科就诊,历经多次治疗,他已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连生活费都没有了。XX获悉此情,当即将身上的200多元钱一股脑给了这名患者,并发动本科同事为他捐款4000余元。不仅如此,XX又找到当地媒体,广泛向社会募捐,随着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患者终于顺利得到救治。

XX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毫无怨言。她凭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执著,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从身边事做起,埋头苦干,以真诚和温暖感动着患者,她的人品、技术和服务在被救助过的患者之间广为传颂。

XX每天都在与患者打交道,每天都微笑着面对每一位患者。今年56岁的刘先生做了喉部手术,暂时不能发音,他代表广大病友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住院以来,我的子女工作忙,我自己一人在这,陶医生不光医术精湛,更是对病人像家人一样,谢谢陶医生!谢谢!”

XX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患者家属,都被XX的事迹感动着,人们传颂着她的故事,因为真善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每一个人的向往。

【篇四】

在XX县人民医院,提起XX的名字,没有人不为她那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认真劲所折服,也没有人不为她那质朴、正直、平易近人和为病人无限关怀、无私奉献的品行而赞叹。他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不倦、刻苦钻研,全身投入妇产科临床手术、教学和科研等工作20年,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妇产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信任。她积极为科室和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虚心向同行请教,不断学习和掌握妇产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了解妇产科发展的新动态,善于积累新经验。她认真撰写学术论文,其中省级发表五篇,有2项科研课题获肇庆市科技创新立项,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XX积极发挥模范和表率作用,把自己学习到的新技术和掌握的医学知识广泛应用于临床,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带领妇产科团队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引进新设备,在中山一院对口支援专家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宫腔镜、腹腔镜等妇产科微创手术,填补了医院的空白,使该县的妇科手术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里程碑。同时,她认真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工作,参加县内各级医院的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工作以及妇女保健工作,指导县内各院妇产科医生的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使XX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服务水平上新台阶。

技术全面、医术高超、医德高尚,XX多次被医院评为医德高尚及先进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把自己锻造成XX地区的最美妇产科医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各级医护人员的尊敬。

【篇五】

XX, 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内科急危重症专业30年,多次参加全省“禽流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带领团队探索危重症救治新技术,多次获院技术创新奖、院优秀管理奖,参与全国急危重症领域多项共识的制定及专著编译,所在团队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6年,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荣誉称号。温暖人心:“我们一起努力,会好的”

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病人每天只有15分钟的家属探视时间。一边要插着各种管子,一边要不断和疾病作斗争,不少病人都患上了焦虑、恐惧、烦躁等ICU综合征。加之很多病人病情特殊,不适合深度镇静,有时会出现病人拔掉身上插管等不配合治疗的情况。这时,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从科室成立起,XX就要求医务人员多多换位思考。每次查房,只要病人神志清楚,就会和病人“唠唠嗑”,除了问病情,也聊轻松的话题,更多的是给予鼓励。“我们一起努力,会好的”,这份人文关爱,XX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对准备脱离呼吸机的患者,她还亲自教他们呼吸肌功能锻炼。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将XX和病人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她也由此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和依赖。

身边的榜样深深影响着科室里的每一个人,重症医学二科始终将病人系在心上。为住院病人过生日,酌情放宽外地家属的探视时间,或是在病人刚入科时,大家齐心协力地帮忙搬抬、引导……

也正因如此,许多病人出院多年还与XX及科室的医生们保持着不断的联系。

严字当头:“不停发问,逼他们去思考、去学习”

与对待病人不同的是,对于年轻医务人员和学生,XX更多的是严厉。

2016年,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荣誉称号。

“这个病人昨天的血糖波动是多少?”

“10-20。”

“什么时候升到了20?查找原因了吗?做了什么处理?降血糖过程应注意什么?”……

这样连珠炮似的提问经常贯穿于XX的查房过程。“我会不停地向他们发问,回答不了没关系,但必须去思考、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才能提高业务水平。”XX说,“ICU患者病情危重,治疗上经常是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有可能决定病情是否能够逆转。就血糖而言,不要小看一个血糖值,血糖过高、过低甚至大幅度的波动,往往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查房时,XX还要求各级医生分别对病人的病情做动态归纳、分析,提出各自的意见,通过不同级别医生的描述,让大家从中发现差距,弥补不足。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在班外时间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值班医生接电话,石主任又打电话来了!”每当这时候,病房里的年轻医生们都会马上绷紧了神经,不知道主任又要问哪个病人的病情?这种随堂小测般的询问,虽然让年轻医生们有些紧张,却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心。

XX说,重症内科不像其他科室,它是很多内科疾病的大综合,由于内科的重症患者基础疾病多,如果再遇上多脏器衰竭等危重情况,整个病情会变得十分复杂。如果不严格要求,就无法将基础知识、新进展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病情的能力就不能得到提高,更别说很好的救治病人。

传承医心:“医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之所以对学生如此严格地要求,还与XX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她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在医院的生活区长大,从小耳濡目染父辈们对医学的热爱、严谨与执着。

1988年,XX被分配到省立医院急诊科。一入院,她就经历了大内科的轮转学习,当时指导她的几个老主任思维严谨、治学严格,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电脑,有些老主任就自己归纳总结经验,制作了一摞摞整齐的疾病卡片,这些“宝贝”只要年轻医生需要,老主任们都会倾囊相授,从不藏着掖着。年轻医生学习不到位、工作没做好,老主任批评起来丝毫不留情面,甚至直接将不合格的病历从窗户扔出去。

XX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实习时第一次跟随老主任查房的事。“我完全没有料到老主任会让一个刚来一两天的实习生背病例。我刚磕磕绊绊地背完了前一天写的3份病例,紧接着就被要求说出鉴别诊断。虽然那天我说得并不好,可老主任在批评之后还是鼓励了我。”从那之后,XX明白,对待每一个病人,都要穷尽探索的精神,这个病人的病情有哪些地方是自己没有掌握的,都得去查阅资料弄明白,多学多问。

“我也被老主任们骂过,但我从来没有怪他们,相反我还十分感激他们把对医学的严谨、对生命的敬畏精神传授给我,这对我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前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毕竟医学来不得半点马虎。”XX说。

推荐访问:最美 合集 先进事迹材料